今年受贸易摩擦带来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人口红利与流量红利消失、P2P和债市接连暴雷、大量一级VC业务停滞等影响,整个市场陷入了低迷的状态,但技术创新的步伐并未有停歇。为期四天的全球顶级安防盛会上,也成了各家安防厂商“秀肌肉”最佳场所。 在这里,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企业,一类站在业务角度看技术,另一类站在技术角度看业务,苏州科达无疑更偏向于前面一种。作为安博会大咖级常客,虽然在概念上未必是最超前的,但在产品的创新及实用上却是最为出色,每年展位现场都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驻足。 在此期间,科达智慧城市事业部副总经理张剑接受了a&s的采访,分享了科达对于智能安防下半场发展、AI赋能安防的思考。 下半场,融合智能与实战落地先行 智能安防的下半场,长期来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边界将趋向于融合,未来将难以区分技术间的边界,届时“智能融合”也将作为下半场的重要特征。回顾安防与AI融合的发展历程,从简单的认为算法即AI,到重视算法、算力与数据的协同发展,用户对于智能安防的认知更加的成熟。在2016年AI开启的资本热捧、估值竞赛与厂商概念先行的模式后,市场进入大混战时期。经过三年的锤炼,安防+AI这场大考已经过去大半,开始进入了交卷的重要时刻,但卷面上能填上“落地”答案的企业依然寥寥无几。 “给用户带来具体实战的效果应用,才能称得上合格的AI解决方案。”张剑表示。“当下,AI对于用户而言仅仅是种技术的手段,如果不能解决实际痛点与难处,那么它的必要性并不大。因此“AI实战派”要以务实的态度,从客户实际痛点出发,进行产品的研发与设计。” 谁能率先把智能安防落地,积累案例,就会逐渐把慢一拍的企业越甩越远。多年来科达一直探索视频信息化领域的前沿技术,努力实践视频智能化在各行各业的深度应用。在本次安博会上,科达展示了视频大数据、AI在行业的深度应用最新成果: 推出AI超微光技术,同时发布三大系列产品; 提升边缘计算能力,发布三代感知型摄像机; 聚焦公安实战业务,发布新一代视频图像综合应用平台; 探索智能交通未来,发布全域一体化智能交通管控平台; 发布多个行业特色解决方案。 在科达猎鹰、海燕、图综平台等“网红”产品的基础上,新产品围绕“AI实战派”为核心,积极塑造视频科技在各行各业的深刻影响力,并帮助客户释放AI与视频大数据的无限潜能。 新平台,综合应用与开放解耦并行 智能时代的市场竞争,已不再属于孤胆英雄,而是属于集团军作战,需要融合并发挥每个单元的战斗力。市场竞争如此,平台竞争亦如此。图像应用作为公安用户常见的业务手段,在之前只需解决视频调阅的问题即可,但在智能的时代下,针对视频图像的解析以及结构化、半结构化信息的检索等需求越来越强烈,用户亟需新的技术出现,让传统数天的任务,能够在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内完成。 要实现高效的应用,必须要面对的一个困难便是传统孤立的系统或数据泛滥的问题。虽然这些系统曾经都是“孤胆英雄”,但在智能时代下已经无法满足去中心化、分布式、适应变化的新要求,也让数据给用户创造的价值大打折扣。同时安防场景又属于高度碎片化,也一度让不少AI创企高复用性的设想落空,要想真正扭转这一局势,需要企业下苦功夫。 科达新一代视频图像综合应用平台 为了满足用户新的需求与克服碎片化挑战,科达在新一代视频图像综合应用平台上,从两个维度进行了相应的创新: 一是分层的综合应用:(1)系统级的综合应用,为用户提供统一的门户,实现一键登录不同系统,提升效率;(2)数据的综合应用,着重挖掘人、车、案件之间的联系,例如通过车辆迅速找到车主、驾驶人,通过案件的基本信息,查询到可能和案件有关的人/车,或是相似度高的其他案件等,在数据中,挖掘潜在的联系;(3)实际业务的综合应用,主要体现在用户日常的业务过程中。例如用户在上传案件线索时,针对线索中的人,可以即时知道他是谁、去过哪些地方等信息,或在检索过车,定位到嫌疑车辆时,可马上掌握车主、驾驶人的信息,并且一键对该车进行布控。在分层的综合应用下,能让用户享受到一步到位、融会贯通的操作体验。 二是开放性。这套系统在实现综合应用的基础上,可将系统能力开放,供第三方无缝集成,节省了大量的重复开发投入,有效应对场景的碎片化难题。 “现在整个行业都在秉持解耦与开放的态度,对于科达而言,虽然作为端到端的完整的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产品与服务都要科达去做,综合应用能力结合开放的心态,让科达有更多的选择,也让用户可以享受到更优秀的解决方案。”张剑说。 新思维,前沿技术与行业沉淀并重 在安防智能化领域,要打磨出实战可用的产品,需要团队既掌握AI视觉算法等前沿技术,又需了解安防各种场景的真实需求。目前具备前沿AI技术以及行业经验双重特征的企业并不多,市场上缺乏这种综合能力的团队比比皆是。 抽取用户核心需求进行产品化,同时进一步沉淀服务能力,是智能安防下半场落地的关键难点。因为技术要想融入一个产品,不仅需要一定的系统架构能力,保证产品的高效稳定运转,同时也要有广泛的视角,知道如何将用户需求定义成技术问题,并且把控成本,才能实现完整的交付与服务。 以公安行业为例,为了应对用户需求的多变性,科达早早已经在两个方面做好了布局。一方面培育自身的业务专家,深入了解用户的实际业务,为产品设计做好准备;另一方面通过在实战过程中,不断打磨与升级产品,形成系统与周全的服务。“作为科达业务专家,需要了解用户的实际运用需求,并将其提炼成产品需求,反馈到后端团队,从而进一步推动AI技术产品化,总结起来,科达的实战派做法,是由用户业务所驱动的。”张剑解释。 科达AI超微光产品特点 在科达新推出的AI超微光技术摄像机上,也体现了这点。传统的夜间成像方法,无论是增强光源,还是增加Sensor,都会产生新的难题,如光污染或用户成本的提升等。依托科达多年在基础ISP图像调制技术上的积累,并创新性地采用了自主研发的AI超微光图像增强算法,通过对大量场景抓拍图片的学习,算法可直接对传感器输入数据进行图像恢复,不仅大幅度提升了人眼对抓拍图像的主观体验,也能提升后端诸多的智能算法对图像的特征分析,为用户创造了最佳的AI应用实践。 后记 B端产品需要紧贴用户的业务流程与应用场景,这不仅仅是技术的挑战,也是产品设计与交付的挑战。据笔者安博会观察,不少人工智能企业为了挽回在硬件的劣势,正在硬件端奋起直追,但安防企业的形态也在不断演进,他们开始思考如何将智能安防产品走向规模化复制,减少用户在服务、维护上的投入,保证设备在多变的应用环境中良好运行…… AI与安防的融合已经过去了几年,从原始的目标的检测,到目标的识别,再到目标内在关联的挖掘,现在这几块已经相对成熟或逐步成熟。在不远的未来,安防领域智能应用的必然是以基于AI技术的预测及统筹规划为核心,应用场景也将上升到城市管理层。 正如张剑所言,智能安防下半场不会像上半场那般好走,但越难的事情,其背后的价值便越大。未来,以科达等为代表的领先厂商将持续坚持对技术的探索,让视频与大数据在AI赋能下具备更多的可能性,为用户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