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北京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组织北京市11个区投资促进团组,于第137届广交会期间,赴广州举办"2025广交会-投资北京推介活动"。活动通过产业园区推介、对话交流、企业分享、展示与投资咨询洽谈等形式,积极对接广交会国内外参展商,宣传推介北京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发展机遇,让更多的参展商变成投资商。吸引了广东省商业联合会、中建科工集团等百余家湾区龙头企业,以及克诺尔、宝洁、新加坡丰树、戴德梁行等跨国公司代表参会,多家企业明确表达了落户北京意愿。
政策矩阵释放"磁吸效应",北京各区竞逐产业新赛道
北京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副主任孟凡勇围绕“投资北京赢得未来”的活动主题,在活动上致辞中提到,北京不仅是历史文化名城,更是全球科研高地与创新枢纽。北京聚集众多高校、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国家实验室等数量领先,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已形成多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数字经济规模居全国第一。同时,北京政策创新优势明显,围绕通用人工智能等领域出台多项政策,设立政府投资基金,未来还将为科创企业提供大量授信额度。

值得关注的是,北京各区正形成差异化产业发展格局:北京市东城、朝阳、海淀、石景山、门头沟、昌平、顺义、大兴、怀柔、房山、延庆等11个区域,在活动上纷纷亮出发展新名片,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推介中,东城区提到依托核心城区区位优势,积极发展总部经济,聚焦金融、文化、数字经济,持续做强主导产业,不断完善“紫金服务”,赋能企业发展;大兴区详细介绍了区位交通、空间资源、产业规划布局等情况,并聚焦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态势,着重介绍了区内围绕全链条服务助力企业落地的各项优势;房山区详细介绍了区基本情况、规划定位、历史文化底蕴、产业承载能力,坚持以重大项目为引领,集聚高端要素,以良乡大学城、新材料基地、高端制造业基地为平台,构建“1+2”发展格局;石景山区介绍了“2+4+4”产业体系和支持企业发展系列举措,表示正依托特色工业遗存,重点聚焦科幻游戏、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和虚拟现实等新兴产业,全力推进国家级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建设,实现从百年钢城到未来之城的华丽转身;门头沟区致力于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打造“京西智谷”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区,依托央视超高清示范园项目,打造超高清数字视听产业高地,围绕原始创新的产业化,打造“中国心谷”心血管创新药械产业园;海淀区正着力构建以人工智能和科技服务业为赋能和支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发展重点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将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
本次活动上,延庆区投促中心在产业园区推介环节,介绍了北京市无人驾驶航空示范区产业情况,依托独特的空域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低空技术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低空技术要素聚集区;朝阳区在产业园区推介中,介绍了中关村互联网3.0产业园。朝阳区坚持“商务+科技”双轮驱动,不断引入潜力企业,构建数字产业集群,推进产业向集群化、生态化发展;此外,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顺义)正全力推进“京津冀汽车生态港”建设,北京市顺义区正在以汽车产业为核心,依托北京现代、北汽集团等龙头企业,打造区域协同发展新标杆。

湾区龙头看好北京机遇,政企对话共绘合作蓝图
中建科工集团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邓梁在发言中表示:“北京在智慧城市、文体场馆运营领域的创新实践与我们‘城市综合服务商’的战略定位高度契合。期待与北京在科技冬奥遗产利用、城市更新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数据显示,2024年北京流向粤港澳大湾区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17亿元,同比增长18%。随着京穗高铁实现“复兴号”全覆盖,两地人员往来突破350万人次,为产业协同奠定了坚实基础。
区域协同迈上新台阶,创新要素加速双向流动
2024年北京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收入突破1.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43.5%,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规模居全国首位。随着"两区"建设持续深化,北京自贸试验区已形成123项制度创新成果,跨境服务贸易规模突破5000亿元。

广东省商业联合会国际部部长付鹏举在致辞中指出:“京穗合作正从传统商贸领域向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等高端领域拓展。广东省商业联合会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组织会员企业参与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等国家战略项目建设,推动‘湾区智造’‘北京创造’深度融合。”

本次活动上,括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产业领域的多家企业在对接洽谈环节中,表示了未来来京发展的意愿,北京正以开放姿态,迎接投资者的未来之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