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医生宣告她的人生已经不可避免地进入倒计时后,王奶奶为自己选择了泰康安宁疗护病房——【冥想空间】作为人生的终点站。在这里,有泰康的专业团队,为即将离世的人们提供安宁疗护服务。
“他们是我人生最后一个乙方,为我最后一次理发、最后一次梳洗、最后一次穿戴齐整……”王奶奶离去时很安详。弥留之际,她特意嘱咐家人,要为【冥想空间】的工作人员送一面锦旗,感谢他们为自己筑起最后一个“家”。
“家”之一字,是对泰康安宁疗护团队最好的评价,它意味着信任、温暖和安然。老人家一生辛劳,最终在这里得到了最后的慰藉与安宁。
王奶奶有一子一女,大儿子早年间出国留学,并在国外定居。得知老人离世的消息,他匆匆赶回北京,一路上非常焦急,担心小妹不知道如何应对老人的身后事。
然而,当他赶到泰康燕园安宁疗护区域的家属告别厅时,发现一切井然有序:母亲已被沐浴净身安置妥当,鲜花铺就的追思墙上,摆着母亲的遗像和生平照片。小妹在工作人员的劝慰下,停止了悲泣,抚着母亲的棺椁郑重道别。他不禁感慨:“想不到小妹最悲伤无助的时候,竟然是你们更让她感到信任和宽慰。”
“一生教书育人,但是连自己也从未学习过该如何面对死亡。如果可以,我也想以自身为鉴,告诉后人如何优雅地为人生谢幕。“
九十多岁的陈老师是一位优雅精致的老人,一生为人师表,肩负着“以身立教、立德树人”的沉重担当,其实私下里也有爱美爱俏皮的时候,陈老师总是将这些默默地藏在心里。
来到泰康燕园的安宁疗护病房时,医生预判她仅剩下几天的生命。癌症末期的病痛,让她备受折磨。工作人员为她制定了专属方案,除了缓解病痛的舒缓疗护,更要帮助她放下对疾病的关注,转而注重生命本身的体验。
社工师陪着陈老师一起,梳理出一个遗愿清单,希望帮助老人不留遗憾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涂一次红指甲、开垦一片菜地、办一次Party……只要是能力范围以内,工作人员无不尽心竭力。为了满足陈老师种植的愿望,社工师多番协调,咬定“青山”不放松,终于在陈老师的窗前,争取到“一亩三分地”。自此修篱种菊,从萝卜到小葱生菜,窗前还养起了盆栽的西红柿。尽管身体孱弱,陈老师仍然坚持在社工师的搀扶下,细心浇灌着果蔬花卉。
母亲节,医生护士社工等十多人簇拥着陈老师,为她举办了一场温馨感人的节日Party。社工师细心地为她涂上红指甲,这也是她生平第一次涂指甲,陈老师开心地像小姑娘一样,笑起来神采奕奕。生命的每一刻,都充满意义,那些未竟的小心愿,在这里得到了圆满。
温馨舒适的环境、专业的医疗护理和人文关怀让陈老师身心愉悦,一次次突破关于生命的预期。窗台上,迎风摆动的西红柿枝叶沐浴着阳光,陈老师也在温暖祥和的氛围中,优雅从容地缓缓走向生命的归途。
“我们都有各自的骄傲,有很多话说不出口。我也总以为不必说什么,多少家庭不也是如此过来的?来到这里才知道,道爱也是完整人生的一部分。”
严肃古板,大概是杨老留在儿子心中根深蒂固的印象。他不是一个善于用语言表达关爱的父亲。他很严格,许多关心与爱护也只藏在这份严格的要求与期待里。其实,情感也需要空间的承载,来到【冥想空间】为这对父子创造了更多相互理解的空间。
接待杨老入住后,安宁疗护团队详细了解了他的病例、喜好、信仰、心愿等诸多事项,并随后组织了家庭会议,引导家庭成员帮助杨老完成“四道人生”:道爱、道谢、道歉、道别。
杨老的小儿子已步入中年,事业有成。为了照顾父亲,他专门抽出时间陪伴在侧,在社工师的协助下,亲力亲为照顾饮食起居,背着父亲外出晒太阳,为父亲读书讲故事,像照顾幼小的孩子一样耐心细致,也像对孩子一样,多抱一抱,亲一下,父与子之间用行动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述说着父子间的亲缘。
在家人的关心陪伴和安宁疗护团队细心周全的照料下,杨老身体日渐向好,最终离开了安宁疗护病房,回到了泰康养老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