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高峰/文 两会上的建言也有冷热之分。 有的是热话题。比如四个中心建设、自贸新片区、长三角一体化、老小旧远等等,都是每年讨论的热点和焦点。但说的人多了,要说在点子上,有干货和亮点,其实并不容易。 有的是冷思考。这里的冷,不是说话题和内容不重要,而是思考角度比较独特,内容比较“独家”,通俗点说就是“脑洞”比较大,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地方。 今年两会,有不少委员拿出了这样的提案。比如低温津贴。相对于高温津贴,这是个较为陌生的名词。但这也是一项劳动者应享受的补贴福利。“上海冬季室内没有集中供暖,还有大量需要在户外作业的岗位劳动者,他们的劳动权益需要得到保障。”市政协委员姜海涛建议,本市应建立低温津贴制度,参照高温津贴制定和调整的做法,由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协商制定,经市政府批准后发布。 市政协委员胡里清关注新能源汽车电池,但他说的不是充电,而是回收。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排行第一的城市是上海,胡里清调研却发现,第一批电动汽车服役5年后已进入性能严重衰退期和事故高发期,国内却没有完善的电池更换和回收政策,这无疑是个大问题。 上海交通大整治后,“车让人”蔚然成风。市政协委员李安却发现一个技术问题:人行道设置密度和间距要合理。他调研发现,一些不长的路上连续设置多处人行横道,机动车为避让等候过街人流,频繁换挡加速减速,时常引发交通堵塞;而一些较长的路上却没有人行横道,行人为图方便常常乱穿马路。其实,相关法规对于人行横道设置是有规则的,比如100米范围内不宜设两处人行横道线;居住、商业等步行密集区域过街设施间距不宜大于250米等。李安认为应当用更加精细的管理,维系更好的交通习惯。 需要说明的是,“开脑洞”不是“拍脑袋”。两会不是“秀场”,不经调研和深入思考,仅靠“雷人雷语”哗众取宠是没有空间的。冷思考的意义绝不仅在于让人眼前一亮,有“于我心有戚戚焉”之感,更是一种拾遗补缺,让两会建言的话题更广泛、思考更深邃,为更多不同利益群体代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