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超40%受访家长自认“不称职”,其中近70%有过不良做法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可你知道怎样当这名“老师”吗? 最近,上海市质协用户评价中心针对本市的家庭教育现状开展了社会公益调查,通过对近2000份沪上家长样本的调查发现,四成以上家长自认“不太称职”,超八成家长盼望得到家庭教育方面的系统指导↓↓↓ 亲子沟通每天不到20分钟 本次调查采用拦截面访的方式,被访者家里均有3至15岁少儿,覆盖幼儿园(3-6岁)、小学(7-11岁)、初中(12-15岁)三个学龄段。 调查发现,九成以上家长意识到,自己在孩子家庭教育中扮演“第一任老师”的角色。69.0%的被访家长每天和孩子沟通,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一比例有所下降。此外,很多家庭亲子沟通的时间也不够长,超六成家长每次与孩子沟通的时间在20分钟以下。 令人欣慰的是,当孩子出现不当行为时,超八成家长会“讲道理”,43.1%的被访家长会和孩子一起商量纠正的方法。 近七成家长有过不良做法 调查中,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家长重视的内容并不同。3-6岁孩子家长更重视“适应幼儿园生活”“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7-11岁孩子家长更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适应小学学习生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12-15岁孩子家长则更重视“身心健康、人格完善”“青春期孩子生理、心理变化指导”“独立自主能力培养”及“充分了解并尊重孩子”。 调查发现,四成以上家长认为,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不太称职,近七成出现过不良做法。比如,39.5%受访者表示曾“代替孩子做他自己该做的事情”,32.3%则出现过“完全以孩子为中心”的情况。 对此,八成以上家长希望能得到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目前家长获取家庭教育知识的渠道主要为线下,比如书籍、学校、商业早教/教育机构等。40.7%的被访家长希望以系统教育的方式得到指导,25.1%的被访家长希望能获得分类指导,13.7%希望能获得疑难解答。其中,“亲子关系协调”(37.8%)、“少儿身心问题的处理”(33.4%)、“亲子沟通技巧”(30.3%)是家长最关注的的内容。 调查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25.7%的家长期望孩子成为白领,紧随其后的是教育工作者(16.9%)和医生(12.5%)。3-15岁少儿周一至周五在校外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平均为1.2小时,用于发展个人爱好的时间为1.4小时,剩余自主时间为2.3小时。双休日,孩子剩余自主时间仅有3.2小时。61.4%的孩子在自主时间内主要是玩游戏、看电视、上网等,仅有54.4%会与家人互动。 由于上海双职工家庭较多,“祖辈育儿”的情况较为常见。调查发现父母与祖辈对家庭教育内容的关注程度有差异,父母更关注孩子能力发展,祖辈则更关注孩子的情感、为人处世等。 对此,调查方建议,家长应丰富与孩子的互动交流方式,家庭教育指导方则应强化家庭教育评估工作,加强对隔代教育的教育指导。尤其是街道、社区,应在家庭教育指导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比如成立亲子教育工作室、引进专项人才、多举行亲子活动、推广和宣传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等。 记者 金旻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