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病冬治”源于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适用于症状夏重冬轻的慢性疾病。为推广中医药文化和中医“治未病”理念,引导人民群众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11月22日,长春市中心医院中医科举办“天寒地冻小雪到,夏病冬治正当时”义诊活动,中医科副主任裴智梅、张晓琳医生为市民提供了中医相关咨询指导。 义诊还没开始,二号楼二楼文化大厅义诊现场就排起了长队,一名女患者说,“我是外地来的,一大早就到了,很幸运,我排到了第一位。” “今天义诊很多女患者都是阳气不足,她会出现一些四肢不温,腰酸膝软,疲劳或者痛经或者周身乏力等等一些症状。我们搞这次活动就是提醒大家,夏天症状比较重的这样的患者到冬季是可以调理的,会起到一个预防治疗的作用。从饮食上讲,比如阳气不足的人,我们都建议这个季节多吃一些补阳的,比方说鸡肉啊、牛羊肉都可以,建议吃一些黑色的食物,比如黑米、黑豆、黑芝麻、紫菜木耳都可以。进入小雪以后要注意保护身体了,穿一些高领的保护前胸后背的一些衣物。还有睡眠我们建议每天八到九小时,养精蓄锐,开春的时候身体就健康了。” 裴智梅副主任在接受采访时说。 提起“冬病夏治”很多人都不陌生,但是提到“夏病冬治”许多人就知之甚少了。裴智梅副主任介绍,一些体弱者易患春夏发作的慢性衰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经常性感冒、急慢性气管炎、慢性咳嗽、慢性咽炎、慢性胃炎、结肠炎、颈肩腰腿痛、肠功能紊乱、尿路感染、复发性口腔溃疡、妇科炎症,以及美尼尔氏病、汗症等常在夏季好发或加重的疾病,统称为夏病,均适宜在冬天诊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