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而在监狱,艺术还被“开发”出了新的功能——教育矫治服刑人员。 回顾上海监狱艺术矫治的发展历程,不得不提到上海市提篮桥监狱。早在20世纪80年代,提篮桥监狱就已经尝试将艺术引进高墙内。一位叫严观愿的监狱民警从1995年起就已经在监狱里教服刑人员画画,并且经上海市监狱管理局批准,成立了全国监狱系统第一个以警官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大地工作室”。 日前,记者采访了这位已经退休的艺术矫治“达人”,虽然已经脱下警服多年,但严观愿依然热心公益,也相信艺术能够成就人品,他说,“学习书法绘画,不仅仅要懂得欣赏,还要在鉴赏中提高自身的修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正向能量,认识做人的道理。” 现在严观愿有更多时间进行艺术创作,并且热心公益,将“美”带给更多人。(摄影 徐荔) 穿上警服的专业画家 采访严观愿的地点就在他的家中。严观愿的家中古色古香,尤其是他的“工作室”,一张雕刻着精美图案的花梨木桌上铺着待挥毫泼墨的宣纸,地上铺着几幅已经完成的水墨画,一旁还有完成不久尚未装裱的油画。显然,退休后的严观愿有更多时间从事自己喜爱的艺术创作。 “您叫严观愿,为什么在资料里,当时成立的以您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叫‘大地工作室’呢?”话题由这个疑问开启。 “严观愿、严大地都是我的名字,观愿这个名字是我母亲取的,大地这个名字我常用在艺术作品上,所以可能‘严大地’更让人熟悉。”随着严观愿的讲述,一幅有关绘画、艺术矫治的长卷慢慢展开…… 严观愿出生于1958年,他的父亲曾在白茅岭农场任职。严观愿跟着父亲在白茅岭生活过一段时间,耳闻目濡,对监狱民警的工作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年少时的严观愿对文学、艺术非常感兴趣,尤其喜欢画画,在农场时就曾跟着有艺术特长的长者学过画画。1984年,严观愿如愿考进上海师范大学美术系,开始系统专业地学习绘画技术。 毕业后,严观愿“子承父业”,回到白茅岭农场工作。不过,他从没有停止对绘画艺术的追求,凭着出色的绘画艺术作品表现,先后成为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会员。 当时在圈子里小有名气的严观愿完全有机会成为一位名利双收的“艺术家”,可是他没有这么做。1995年,严观愿选择到提篮桥监狱工作。这让许多人意外。是怎样的缘分让严观愿放弃社会上的优厚待遇,以一位监狱民警的身份教授服刑人员绘画艺术? 根据介绍,20世纪80年代,提篮桥监狱首次尝试将艺术教育引入大墙,除了声名在外的“新岸艺术团”,提篮桥监狱还开设了“习美小组”。“习”为练习,“美”是美术、美化,意在推行“艺术矫治服刑人员”这一新的改造方法。虽然服刑人员能够通过“习美小组”学习书法、绘画、工艺美术等技艺,一定程度上接受了美育熏陶,但是苦于没有专业的艺术指导,“习美小组”只能停留在休闲、娱乐的兴趣层面。 “人的生命有限,但能量无限。我觉得一个人要有价值观,责任感。”年轻时的严观愿有着比现在更强的责任感,他希望用艺术影响更多人。 随着严观愿的加入,“习美小组”的专业化程度大大提升,艺术学习不仅是一种兴趣,也成了一种矫治方式,更为不少服刑人员刑满释放后的谋生之路奠定了基石。 “他们就像一块粗糙的石头” 在严观愿的讲述中,1998年,在上海美术馆为提篮桥监狱服刑人员开画展是让他自豪的回忆,这份记忆同时也夹杂着复杂的情绪。严观愿记得,画展开幕后,质问的声音扑面而来,“许多人不理解,服刑人员怎么能有资格展出画作?其实这些质疑的声音也是对监狱工作的不理解。”这些“反对”的声音没有击退严观愿和他的同事们,反而他们更坚定了要将“习美”作为社会了解监狱工作窗口的决心。 之后,“习美小组”的优秀作品还在上海师范大学等更多社会场所展出,严观愿自己也在更多平台中“解读”监狱、服刑人员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有人为严观愿粗略计算过,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从提篮桥监狱“习美小组”大约教出了1000多名“徒弟”。这些“徒弟”因为各种各样的案由入狱,年龄、个性、学历各不相同,大多数人在艺术方面是零基础,也未必拥有艺术天分。 严观愿作品《大墙内的符号系列——希望》 严观愿坦言,并不是所有参加“习美小组”的服刑人员都积极主动想要学习的。他对刚开始参加“习美”的服刑人员有过一个比喻,说他们就像一块粗糙的石头,满是锋利的棱角,不成型、不好看,“习美”就是一个打磨他们的机会,他们需要静下心来,用手中的笔把多余、伤人伤己的棱角磨平。“打磨的过程里,他们会学到很多知识,改变过去的错误认知。而当他们看到自己的艺术成果,他们会有成就感、获得自信,也逐渐看到日后回归社会的生存希望。” 不过,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严观愿一直强调,自己只是教会了服刑人员一些绘画的基本功。至于能在艺术这个领域取得多大的成就,还得靠他们自己,“我没有想着把他们教成大师,我希望他们学习艺术,能从中感知真、善、美,并且掌握基础的技艺,日后走出监狱能有一项手艺,可以生活下去。” “他有狼一样的眼神” 从“习美小组”出去的人有的当美术老师,有的成立了绘画工作室,还有的开了画廊……学以致用,重获新生,严观愿很欣慰。 在严观愿的众多“徒弟”中,有几位让他印象深刻,小烈就是其中之一。严观愿曾多次向不同的人提起小烈的故事,在不同报道中,小烈也有过不同的名字,但严观愿对他的描述都是一样的——“他有狼一样的眼神。”这是严观愿对小烈的第一印象。 小烈是严观愿在大墙内的第一批“徒弟”之一,因故意杀人罪被判死缓。犯罪那年,小烈还不满18岁。2001年,小烈转押到提篮桥监狱,交到了严观愿的“习美小组”。 “我第一次和他对视时心里就发毛。”严观愿记得,小烈的眼神里满是凶意。令人没想到的是,有一天晚上小烈竟企图自杀。监狱医生把他救回来后,他还责怪医生、民警救了他。而那之后,小烈就抱着“我这辈子就在里面过了”的心态,破罐子破摔,每周都要打架。 严观愿找小烈谈话,小烈却总是把责任推给别人。对于暴躁的小烈,严观愿没有训斥,而是把他带到了画室。小烈以为严观愿要叫他学画画,态度强硬地拒绝,然而严观愿一把把他按回去,“你可以不画画,但是你给我坐着,看别人画画!” 就这样,其他服刑人员画画,小烈看着,没人说话也没别的事可做。几天下来小烈就有些坐不住了,但他不是想跑,而是主动和严观愿交流他看画的感受。又过了一阵子,小烈主动向严观愿要了笔和纸,开始乱涂乱画。 “他的每张画都是灰蒙蒙的,其实那就是他心灵的写照,内心郁闷看不到光明。”严观愿说。 又过了几个月,小烈犹犹豫豫地开口,他想学画了。就这样,素描、临摹油画,小烈在严观愿的指导下,画技一点点进步。严观愿在教画时也总是提醒他,“作画从线条入门,画任何一样东西,都要先打轮廓、搭框架,这样画起来才不会走形。做人也是一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能为所欲为。” 不过,小烈画了一个阶段就遇到了瓶颈,他一度失去信心,求教严观愿为什么自己的水平提高那么慢?“要有好的画品,先要有好的人品。一个人本事再大,不会做人,他在哪里都难以立足。”严观愿因势利导。 渐渐地,小烈安静了,把原本打架闹事的心力都用在绘画上,画风也慢慢形成。随着水平不断提高,小烈的作品获得提篮桥监狱多届习美作品展的一、二、三等奖,甚至走出大墙,在上海美术馆展出。同时,因为改造表现不错,小烈后来还获得减刑奖励。 刑满释放后,小烈因为生活压力烦恼过,他尝试着向严观愿求助。严观愿得知后,很快带着画布、画架赶到小烈家,鼓励他继续作画。后来的小烈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光,开了一家画廊,过着“靠画画生活不成问题”的日子。 最好的慰藉是各自安好 “监狱民警的工作之一就是‘管教’,既要管,也要教。我读书的时候有次考试作弊,老师没有当面揭穿而是事后教育,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每个人都会犯错,如何用正确的方法让一个人知错就改非常重要。”这也是严观愿多年来坚持用艺术影响人的初衷之一。 2006年,严观愿当选为上海市首届“平安英雄”,还获得了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个人称号。“平安英雄”颁奖现场,小烈走上舞台为严观愿献花。同一年,“大地工作室”成立,这是上海监狱系统第一个以艺术途径服务于教育改造工作的工作室,也是全国监狱系统第一个以警官名字命名的工作室。 尽管成了“名人”,可严观愿还是一样兢兢业业地教服刑人员画画,一笔一画,一丝不苟。 作为一名基层监狱民警,严观愿干了近20年,有同事曾经“调侃”他说:“要是严大地潜心作画潜心研究,他早就是上海的知名油画家了;他要是自己开个画廊,早就赚得盆满钵满了。” 严观愿也不是没有机会调离岗位,为什么那么多年都在一线工作,他自己也说不清。或许是服刑人员对新生渴求的眼神在他心里挥之不去,或许是那身制服带来的责任感,或许是打从心眼里希望社会更多一些美好…… 在他的言传身教中,很多服刑人员重新确立了人生的新目标,他们走出大墙后都有着稳定的生活。有人曾想感谢他,严观愿却告诉他们,于江湖之中,各自安好,便是最好的慰藉。 记者 | 徐荔 编辑 | 王菁 “您叫严观愿,为什么在资料里,当时成立的以您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叫‘大地工作室’呢?”话题由这个疑问开启。 不过,小烈画了一个阶段就遇到了瓶颈,他一度失去信心,求教严观愿为什么自己的水平提高那么慢?“要有好的画品,先要有好的人品。一个人本事再大,不会做人,他在哪里都难以立足。”严观愿因势利导。 渐渐地,小烈安静了,把原本打架闹事的心力都用在绘画上,画风也慢慢形成。随着水平不断提高,小烈的作品获得提篮桥监狱多届习美作品展的一、二、三等奖,甚至走出大墙,在上海美术馆展出。同时,因为改造表现不错,小烈后来还获得减刑奖励。 刑满释放后,小烈因为生活压力烦恼过,他尝试着向严观愿求助。严观愿得知后,很快带着画布、画架赶到小烈家,鼓励他继续作画。后来的小烈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光,开了一家画廊,过着“靠画画生活不成问题”的日子。 最好的慰藉是各自安好 “监狱民警的工作之一就是‘管教’,既要管,也要教。我读书的时候有次考试作弊,老师没有当面揭穿而是事后教育,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每个人都会犯错,如何用正确的方法让一个人知错就改非常重要。”这也是严观愿多年来坚持用艺术影响人的初衷之一。 2006年,严观愿当选为上海市首届“平安英雄”,还获得了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个人称号。“平安英雄”颁奖现场,小烈走上舞台为严观愿献花。同一年,“大地工作室”成立,这是上海监狱系统第一个以艺术途径服务于教育改造工作的工作室,也是全国监狱系统第一个以警官名字命名的工作室。 尽管成了“名人”,可严观愿还是一样兢兢业业地教服刑人员画画,一笔一画,一丝不苟。 作为一名基层监狱民警,严观愿干了近20年,有同事曾经“调侃”他说:“要是严大地潜心作画潜心研究,他早就是上海的知名油画家了;他要是自己开个画廊,早就赚得盆满钵满了。” 严观愿也不是没有机会调离岗位,为什么那么多年都在一线工作,他自己也说不清。或许是服刑人员对新生渴求的眼神在他心里挥之不去,或许是那身制服带来的责任感,或许是打从心眼里希望社会更多一些美好…… 在他的言传身教中,很多服刑人员重新确立了人生的新目标,他们走出大墙后都有着稳定的生活。有人曾想感谢他,严观愿却告诉他们,于江湖之中,各自安好,便是最好的慰藉。 记者 | 徐荔 编辑 | 王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