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评论员 李勤余 一篇散文1936字,50万元,每字258元……在湖南岳阳临湘市举行的“我与十三村的故事”征文比赛上,作家马笑泉的《十三村记》摘得特等奖,捧走50万元奖金,被称为“湖南最贵文章”。 这篇文章值不值50万元,人们的看法并不一致。有网友已经指出,该文有语法、标点等硬伤,算不得佳作。 此前报道《一文捧走50万,“湖南最贵文章”引争议》,戳图可查看详细内容 其实要我说,这篇文章不仅值50万,甚至标价百万千万也不为过。为何?这场征文比赛的主办方,是湖南省十三村食品公司。不知屏幕前有多少读者了解这家公司?总之,这其中一定不包括我。 一场征文大赛,再加上随之而来的新闻报道和舆论争议,这家食品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直线上升。且不管这名声是好是坏,单从品牌宣传的角度来说,该公司是毫无疑问的大赢家。试想,若是把50万元投入到正儿八经的广告宣传上,又能打出多少水花呢? 对获奖者来说,笑纳50万元,当然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毕竟是面向社会的公开征文,只要没有暗箱操作,就应该得到大众的承认。作家凭本事光明正大地挣钱,也无不妥。何况,有人认为获奖文章不够优秀,说不定,其他参赛文章更糟糕呢? 既然都挺好,那么舆论场中的争议到底从何而来?显然,公众和主办方的评价体系出现了严重的错位。十三村食品的初衷是宣传企业文化,而网友们关注的倒是获奖作品的文学价值。于是乎,在这场风波里“躺枪”的受害者已然呼之欲出,它就是无辜的文学。 其实,这场征文比赛从一开始就和文学相隔十万八千里。既然是为了宣传品牌,主办方何不老老实实承认,这就是一场“软文”大赛呢?要知道,任何主题先行(何况是如此露骨的主题)、功利色彩浓厚的文章,都不配“文学”二字。 获奖者马笑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侃侃而谈,“文学并不依赖奖项而存在,作家也不要总是惦记着这个或那个文学奖。”然而,他写下的这篇文章,和人民无关,和社会无关,更与文学无关。既然如此,何不让文学清净一下呢? 有意思的是,马笑泉的脑袋上,还笼罩着湖南省作协副主席的耀眼光环。他的获奖和身份、职位有没有关系,外人不该妄加揣测,但身为作协副主席,竟然亲自下场为一家企业背书,仍有值得商榷之处。别忘了,作协的本职工作更应该是繁荣文学事业、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 不必讳言,近年来文学不断受到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但无论何时,文艺作品凝聚人心、塑造灵魂的作用都不该被忽视。文学两个字背后蕴含的重量和意义,更不容亵渎。只要符合市场价值,湖南最贵文章多贵都是合理的,只不过,别再让文学“躺枪”就好。 本期编辑 周玉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