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影响力的资讯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标题 作者
网站首页 > 新闻 > 正文
太温馨!马鞍山一家四代20多人坚持9年办“家庭报”
2019-11-08 12:01:08   来源:东方头条   作者:   责任编辑: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当很多人紧盯着手机屏幕的时候,马鞍山市却有一家人从2011 年开始办起了“家庭报”,至今已坚持9 年。已印刷的32 期图文并茂的“报纸”,不仅记录了每个家庭成员的美好记忆和生活、凝聚了家人的感情,也让孩子们多了一个练习写作的平台。虽然这份“报纸”的28 名供稿人中没有一位从事“记者”这个行业,但他们却是各自生活中当之无愧的“记录者”。

缘起:感恩父母,鼓舞后辈

“国庆节之前我们刚出了一期,下一期考虑排在元旦出。”和记者一聊起“家庭报”,正在帮女儿带孩子的胡邦勇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因为大哥最近眼睛不太好,下一期“家庭报”的“主编”就由他来当了,这让自称不怎么和文字打交道的他觉得既兴奋又充满挑战。

这是一张16 开彩印“报纸”,每期只出两个版面、50 份;“社址”在马鞍山市霍里街道霍里村恒德32 号,也是这个大家庭的来源地。说起“办报”的机缘,还得追溯到多年前。胡邦勇告诉记者,他兄弟姐妹6 人关系融洽,这些年来每个周末都会带孩子们回到霍里村恒德32 号的父母家团聚。“大概是2010 年,也是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大哥说大家日子过得都很好、经济条件都还不错,应该在思想上有些追求,不如办个‘家庭报’吧,也能提高一下大家的文化水平。”这个提议获得了一家人的赞同。

2011 年6 月13 日,老胡家的“家庭报”创刊了,胡邦勇的大哥在“发刊词”中写明了“办报”思路:一是以二老为核心,同享大家庭天伦之乐。老人辛苦了一辈子,养育了几代后人,功不可没。家庭成员常回家看看,团聚一堂,交流信息,增进亲情。也有利于进一步形成尊老爱幼的良好家风。二是以第二代为中坚,强化坚实的家庭支柱。这一代有6 个小家庭、12 员“大将”,他们事业有成、不辞劳苦,担负着向上敬老、向下服务三代四代的重任,可谓多奉献、少索取,全心全意、无怨无悔。三是以第三代(包括第四代)为中心,托起明天的“太阳”,这部分目前有10 口人,他们有的已参加工作,有的还在苦读。这两辈人既是呵护对象,又是发奋努力、不断进步的新生代,是整个大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办这份报就是要记录他们的成长足迹,为他们鼓劲、加油。

第一期反响不错,于是老胡家的“家庭报”就按照一个季度一期的规律,认认真真地办了下来。

效果:热心奔波,情感纽带

“办报”这事其实挺难的,可胡邦勇说,这份“家庭报”却并不缺“专业人才”。“家中第三代都是大学生,有学美术的,还有搞艺术的。”胡邦勇说,不仅如此,像他们这样的第二代也会积极贡献智慧,“之前我大哥是‘总编’,负责选题策划和方向把关;编辑是大妹妹的女儿夏露,负责文字和校对;美编是我大嫂,她比较擅长摄影,审美观很好。”

胡邦勇说,这是大家的“报纸”,一年一家出个三五百块钱也就办起来了。有趣的是,在这个坚持了9年的“采编团队”中,没有一位在新闻媒体工作的。“我们大多是在政府机关、教育行业和企业工作的,当记者的还真没有。”老胡家聚会的时间大都在春节、元旦、清明、端午和国庆节。在很多记录他们欢度假日的文字里,都能找到相关印记。胡邦勇说,这些年虽然父母去世了,可是一家人团聚的习惯从来没有改变过。

胡邦勇说,有时候下期“报纸”的选题就在周末聚会的闲聊中定了下来,这张“报纸”就像纽带一样把几代人的情感联系起来。

期望:记录生活,传承记忆

其实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家庭大事、好事的分享,完全可以通过电话、手机来传递,为什么还要“办报”呢?对此,胡邦勇给出了他的理由:“比如通过微信是可以看,但看过就忘记了,时间长了也就删掉了。但是报纸能够流传下去,隔了几代、几十代,都有个记录性的东西。”胡邦勇说,每次印刷的时候,都有人负责把报纸带回老家来,一家两份,每个小家庭都会好好收着,“我很多同事看了之后,都很羡慕。”

其中,他们羡慕的不仅是这家人坚持不懈用文字和图片记录生活,更是一家人团结美好的氛围。“我们不仅兄弟姊妹们和谐,而且另一半也都和谐。”胡邦勇说,父母在世的时候就特别喜欢看这份“家庭报”,每次都保存得好好的。因为“家庭报”这个载体,大家都很积极向上,也有比较好的生活氛围,老胡家也多次荣获省市“最美家庭”称号。

如今这份“报纸”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了,“家里人的爱好特别多,运动、钓鱼、画画、摄影……‘报纸’总有登不完的内容。”而“供稿”队伍也越来越大,胡邦勇说,大家庭马上又要迎来一个宝宝,队伍越庞大,“报纸”办下去的信心也就越足了,“它记录着整个大家庭以及各个小家庭的痕迹,层出不穷的鲜活内容可供后辈翻看、了解前辈们的生活,这也是‘家庭报’延续下去的意义所在。”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陈牧

相关热词搜索:马鞍山 四代 温馨 家庭

上一篇:从“橄榄绿”到“火焰蓝”
下一篇:洛阳“80后”老人用英文讲红色故事彰显实力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