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一篇 《现代教育的主要问题, 就是孩子打太少了!》 的文章在朋友圈被刷屏! 
综上,得出以下结论: ● 打孩子可以提高教育效率,孩子的肌肉会快速反应,脑细胞也会积极运作,不但会考虑类似于“往哪儿跑?让妈妈打哪儿比较不疼?”这样的现实问题,也会顺带思考“我做什么了,挨一顿胖揍?下次是不是就别再干这种蠢事了”这种较高层次的问题; ● 增强身体和精神的抗压能力,小时候经常挨打的孩子,心比较大,皮比较厚,长大后在社会上遭受挫折,也不觉得有多苦,知道感恩; ● 成材的概率比较高,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培养他们有草一样谦卑和顽强的生存力。 这篇文章给予打孩子 有力的理论支撑 得到了许多家长热情转发 还积极讨论 如何技术性地打孩子 家长们纷纷表示: 不是自己简单粗暴 而是这一届的孩子 实在是太太太难带了!!! 老母亲们的声声控诉 令人“闻者伤心,见者落泪” 
吼孩子容易缺氧! 中年父母要求增加 心脑血管的体检检查 ??? 
在凄风冷雨的失眠夜里 下单保护心血管鱼肝油 这种感受要与谁人诉说? 
曾经的温柔妈妈, 吼不过,只能打了… 起码互有输赢! 
技术流派建议: 适当打一打男孩, 女孩少打! 
小规模非杀伤性武器… get充电线新功能 
这时候 爸爸瑟缩在墙角… 
救不下孩子的爸爸们, 只能弱弱地建议妻子: “你要提高一下做人的格局。” 
挨打时,孩子们的 内心世界是极其丰富的 他们是真实地思考了 ??? 
▲ 报复型选手 PS:其实,这位小朋友你真是想多了,全世界知道某著名钢琴家小时候练琴被爸爸打,但并没有人因此被吓死。 
▲ 思辨型选手 当然,上述均是玩笑 可能还有戏剧性的夸张 不可否认,家长们都是 深爱着自己孩子的 正因为如此 育儿的过程中 才会更深切地感受到 身心的“伤害”, 无奈之下选择“小惩大戒”! 不过,打孩子真的好吗? 真相是… 专家:设立冷静角 学会与孩子共情 到底能不能打孩子? 教龄30多年的广州市花都区狮岭夏山小学校长黄永平认为: 打孩子是错误的教育方法! 打孩子是错误的教育方法! 打孩子是错误的教育方法! 
黄永平发现,在学校里出现的很多行为问题,例如跟同学打架、上课眼神无法聚焦,走神到外太空的孩子…等等,大部分都是因为在家常常挨打造成的。 家长偶尔失控打了孩子后,立即诚恳地向孩子道歉,并一起探讨、解决孩子为什么会挨打的问题,就不会给孩子留下很大的心理阴影。 但如果亲子关系不是那么亲密,孩子感觉不到无条件的爱;那么,家长的责打会给孩子心灵带来比较大的影响。 不挨打的孩子 会不会脆弱如温室的花朵呢? 
从小挨打的孩子,抗挫折能力就会更强么? 在黄永平看来,打孩子是无法培养抗挫折能力的。责打孩子带来的后果——可能是叛逆,愤怒、报复和退缩。 打孩子还有一个独特效应:即等价交换。按照道理来说,孩子犯错后,应该要让孩子产生愧疚感。但如果家长打了孩子,孩子就会想“我已经挨打了,付出了代价了”,这就成了等价交换,还会为亲子关系埋雷。 家长真的被熊孩子气得冒烟 如何保障自己的身心健康呢? 黄永平建议家长们,可以在自己家里设立一个“冷静角”,当家长感觉要失控的时候,马上离开让自己失控的人和场所,去“冷静角”冷静一下。 如果孩子不愿意承认错误或者拒不改正,那家长可以做“麦田守望者”,让孩子自己去承担犯错的后果。“小的时候犯小错,付出了代价,知道了后果,从中吸取了教育,长大了才不容易犯大错。”黄永平说。 教育孩子不能单靠打骂 更应注重双方的沟通与交流! 在这方面 大家是否有许多话要说? 欢迎来留言区讨论! 来源 | 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