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司坤 ●甄 翔 中美两国的人造肉概念股近来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引发关注。美国“市场观察网”13日报道称,上周五美国人造肉企业Beyond Meat公司股价大涨7.2%,过去一个月以来股价累积上涨28%。人造肉概念股也在中国股市表现抢眼。13日,中国首个“人造肉零食”在网上开始预售。在经历2019年的资本浮沉后,今年的人造肉会是否会迎来商业春天引发讨论。 在中美都有发展潜力 “市场观察网”称,麦当劳宣布从本月中旬起将在加拿大扩大去年开始的人造肉汉堡试点。分析认为,人造肉在欧美消费者中已经成为主流消费选择之一。市场研究公司CFRA认为,虽然截至去年10月美国全部替代肉类市场规模仅为24亿美元,但发展潜力巨大。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有望从2018年的190亿美元增长到1000亿美元。 近来,中国国内也涌现一批人造肉初创企业。据美国CNBC网站介绍,中国一家以植物为基础的肉类替代品初创企业正寻求在今年筹集约200万美元的资金,以扩大在中国国内市场的业务,直面来自美国竞争对手的潜在挑战。CNBC介绍称,中国是植物性肉类替代品的巨大市场机遇。2018年中国植物性肉类行业价值超过8.8亿美元,同比增长14.2%。同年美国市场规模为6.84亿美元。 成本问题尚未解决 深圳齐善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植物类人造肉的科技初创企业,公司产品与市场部高级经理周启宇14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市面上主要的人造肉制作方式有两种,即利用动物干细胞制造出肌肉组织的“细胞肉”,和利用豆类蛋白或其他植物蛋白模拟动物蛋白制成“植物肉”,还有利用微生物合成的人造肉的。“以植物肉为例,目前市面上除了有常规的豆类蛋白,有时候也会用到菌菇类蛋白。豆类蛋白是用植物的球状性蛋白,在分子结构上无限逼近动物蛋白的,但口感上同真实的肉还有一些差别。我们还会用植物性脂肪来模拟动物的脂肪,使得植物肉更加多汁。” 美国财经媒体《巴伦周刊》调查显示,美国超市内出售的人造肉汉堡肉饼售价每磅12美元,而普通的牛肉饼仅为每磅5美元。高昂的价格令不少消费者对人造肉望而却步。 对此,周启宇认为,目前人造肉食用的人比较少,原料成本高。从实验室做出来到工业化转化的过程中,供应链建设还来不及,这个时候人造肉的价格相对来讲就是偏高的。如果未来市场规模扩大,克服一些技术转化上的困难,整个产业链跟上之后,可能成本会下降很多。 资本比消费积极 不过从当前市场情况来看,人造肉企业在运营方面仍面临相当挑战。美国新媒体网站Vox分析称,麦当劳开展人造汉堡试点的步伐并不算快,其真正被接受的程度仍有待进一步市场检验。“市场观察网”则强调,美国人造肉企业本应从麦当劳扩大人造肉汉堡试点中获益,但Beyond Meat囿于自身产能和供应量有限,甚至难以满足并不算很大的试点供应需求。此外,许多消费者表示食品味道是其关注的重点,人造肉必须“吃起来像真的肉一样香”才能真正俘获消费者的味蕾,人造肉技术在此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发展进步。 在不足以征服消费者信任的同时,人造肉行业对资本的吸引力也引发质疑。虽然Beyond Meat近来涨幅明显,但综合过去3个月表现股价仍下跌近27%,而同期标普500指数录得10%涨幅。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14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有些领域里的企业并不挣钱,但它的股票卖得很好,这都是产业本身的发展和资本的先导特点和表现。上世纪末美国大量资本追逐互联网产业,最后‘互联网泡沫’被戳破,很多投资遭受损失。但正是大规模的前期投资才有了我们现在基于互联网的很多技术、服务和产品。” 但赵锡军也强调,不是每一次创新和突破都会带来好处,“风险投资家都是投10个项目,预期有一个项目成功就可以了。否定掉9个不对的路子,找到了一条对的路子,这就是资本的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