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流动性危机的海航,财务压力仍未解除。一方面海航通过变卖、腾挪资产回笼资金,一方面旗下债券不断传来逾期消息。 11月25日,有报道称,海航旗下大新华航空"16新华航空PPN002"债券已于25日到期,但相关投资者并未收到本息,已发生了实质性违约。 大新华航空是海航旗下核心上市公司海航控股(600221.SH)的控股股东,持股23.31%。 大新华航空发生兑付危机的前夕,大新华航空将其持有的海航控股股权解质押的同时又重新质押融资。据海航控股11月16日公告,重新质押后,大新华航空累计质押海航控股总计23.31%的股权,占其持股比例的99.97%。 大新华航空称,再次进行质押融资主要是为了补充自身流动性资金。截至目前,大新华航空未来半年内将到期的质押比例11.85%,对应融资余额为98.47亿元。未来一年内将到期的质押比例为19.91%(不含未来半年内到期的质押股份),对应融资余额为22.6亿元。截至11月16日,大新华航空已发行债券余额为39.27亿元,未来一年内需偿付的债券金额为32.65亿元。 事实上,海航经常采用借新还旧的方式缓解资金压力。今年7月底,海航集团15亿"16海航02债券"发生违约,在该债券违约前夕,海航集团于7月26日发行了22亿的私募债。 除了举新债外,海航继续甩卖资产回笼资金。11月21日,据香港新鸿基公司(0086.HK)公告,海航将其在英国的瑞信大楼出售,受让方为李明治家族的香港新鸿基和澳洲投行麦格理集团。 海航2016年收购瑞信大楼时耗资1.31亿英镑(当时汇率约12.18亿元),而此次海航的出售价为1亿英镑(约9.1亿元)。今年2月份,海航还将英国的路透社总部大楼出售。目前海航已清空了位于英国的地产类项目。 不过,海航的资金压力仍不小,甚至因股权质押违约而被动失去上市公司控制权。今年9月份,海航因质押给宏信证券的凯撒旅游(000796.SZ)股票因涉及违约遭到被动减持,减持比例为1.55%,海航持有凯撒旅游的股权因此降低至28.73%成为第二大股东,而凯撒旅游创始人陈小兵旗下的凯撒世嘉等公司持股28.98%跃居第一大股东,陈小兵也因此再次成为上市公司实控人。 之后,海航又加速出清旗下资产,并在不到半个月时间内出让了两家上市公司控制权。10月8日,海航拟将海越能源(600387.SH)19.06%的控制权出售至铜川汇能鑫,后者由陕西出版传媒集团持股51%控股。若交易达成,铜川汇能鑫将持股19.06%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海航则持股13.5%为第二大股东,届时海越能源的控制权将发生变更。 9月26日,海航拟将供销大集(000564.SZ)5%的股权出售至上市公司第二大股东新合作集团,后者由中国供销集团持股57.45%控股,若交易完成,新合作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将合计持股29.91%为第一大股东,海航及其一致行动持股降低至24.27%为第二大股东。 截至目前,海航系上市公司除了上述三家外,还有海航控股(600221.SH)、海航科技(600751.SH)、渤海租赁(000415.SZ)、ST东电(000585.SZ)、海航基础(600515.SH)、海航创新(600555.SH)、海航投资(000616.SZ)等A股上市公司;CWT(0521.HK)、泰升集团(0687.HK)、海航科技投资(2086.HK)和中国顺客隆(0974.HK)等港股上市公司。 而除了变卖资产外,航海对上述公司进行的资产腾挪进而回笼资金的资本操作也颇引人关注。 海航的资产腾挪 近一月以来,上市公司供销大集在控制权发生变更的关键时刻,进行了一项资产买卖交易。即在11月22日将旗下西安华平置业和西安华城置业100%股权出售至曲江文化投资公司,交易价总计11.86亿元。 供销大集是一家百货零售公司,其出售的两家公司位于西安曲江新区的大唐不夜城商区,其中华平置业主营商铺租赁及物业管理业务,华城置业主营商业百货业务。而供销大集之所以出售两家公司股权,是因为商业实体门店受电商冲击,华平置业、华城置业已处于亏损状态,而出售两家公司股权后,上市公司净利将增加约3亿元左右。 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供销大集已亏损1.15亿。不过,其在出售亏损资产的同时,又购入了另一项亏损资产。10月30日,供销大集以3.5亿元购买了关联方海航股权公司、海航机场持有的湖南天玺大酒店100%股权。 根据公告,天玺酒店截至6月底的净资产为1.6亿元,相较于3.5亿的收购价,增值率达118.78%。数据显示,天玺酒店在去年及今年上半年,分别亏损587万、225万。 海航系另一家上市公司海航基础近日也将关联的海航资产置入上市公司,为其回笼资金20亿元。 10月19日,海航基础公告称,旗下子公司海航国际旅游岛公司将分别与关联方海航资管和晟澄实业(海航实业旗下公司)购买二者持有的英礼公司、英智公司100%的股权,收购价总计20亿。 公告显示,英礼公司及英智公司主营房地产业务,两家公司主要资产为海口海航大厦,但其2018年的经营情况均为亏损状态,盈利情况差。 值得一提的是,三年前英礼公司、英智公司是上市公司彼时进行资产重组时的重要资产,但在2016年、2017年上市公司通过股权置换将两家公司转让至关联方海航资资管和海航实业,上市公司因此实现利润3.29亿元和3.97亿元,分别约占当年承诺业绩的41.38%和25.88%。 也就是说,上市公司及海航此番资产腾挪实际上是"互惠互利"的往来,当年海航通过收购资产帮助上市公司完成业绩承诺,如今海航陷入流动性危机时,上市公司又购回上述资产,海航也因此回笼20亿现金流。 值得一提的是,这边回笼资金的同时,海航另一边彻底拿下了华安财险的控制权。 11月16日,海航控股宣布其控股子公司北部湾航空拟收购华安财险17.86%股权,交易金额13.1亿元。转让方为海航控股关联方的海航资本、广州百泽、北京国华荣及广州鑫中业,四家股东分别转让4.76%、4.23%、7.57%和1.30%股权。 交易完成后,海航系将通过海航资本、海航投资、北部湾航空合计持有华安财险32.74%股份,成为其实控人。 华安财险现由特华系李光荣掌管,后者与海航系关系较为密切。此外,上述转让方中,除关联方海航资本外,广州百泽、北京国华荣在穿透后也与海航颇有关联。 华安财险的经营情况较为不稳定,2018年实现营收入124.1亿元,净亏损2.32亿元;今年上半年,营收65.84亿元,盈利扭亏为9327.2万元。截至6月底,华安财险总资产178.92亿元,净资产48.21亿元。 对于收购目的,海航控股称,华安财险主营业务涉及航空业周边配套辅产业,北部湾航空收购华安财险股权后,有利于其拓展航空辅产业投资,通过股权合作强化业务合作,实现其公司资源的有效配置,提升其风险抵御能力并进一步聚焦航空产业。 负债居高不下 自2017年流动危机后,激进扩张的海航系风光不再,并开始走上资产甩卖之路,但甩卖至今,海航的流动性危机并未解除,整体负债率居高不下。 根据海航集团年报,2018年海航营收6182.9亿元,盈利情况十年来首次陷入亏损,亏损额为49亿。2018年底,其总负债高达7552.68亿元,其中有息负债4524.4亿。2018年底,其资产负债率达70.55%,较2017年上升了10.8%。 此外,审计机构对海航集团年报批注的强调事项称,截至2018年底,海航集团流动比率为1.1:1,流动比率比较低,由此表明存在可能导致海航集团公司资金流产生重大疑虑的重大不确定性。 而需关注的是,上述财务状况实际是在海航已处置3000亿资产的背景下的结果。 到今年上半年,海航集团营收2669.4亿,同比降7.5%,净亏损达35.2亿,同比降35.8%。截至6月底,海航集团总负债7067.3亿,其中包括1229.2亿应付债券在内的有息负债达4335.9亿,资产负债率相比2018年末增1.52%至7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