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麻辣粉”梅开二度,有何深意? 资料来源:央行官网 11月15日,定向降准第二次操作实施,释放长期资金约400亿元。不仅如此,央妈还端上一碗热腾腾的“麻辣粉”,规模达2000亿元,利率3.25%,为本月的“第二碗”。 而到15日为止,央行一笔逆回购没做,但两碗“麻辣粉”就投放了6000亿元,提前锁定全月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逆回购没做,不代表一直不做。而临近年底,万亿财政投放即将拉开帷幕。 资金弹药有了!机构称,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对基本面不必过于悲观。 又见麻辣粉再次超预期 央行15日早间公告,今日是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的第二次调整,释放长期资金约400亿元。释放资金规模与上个月基本相当。 让人意外的是,人民银行同时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2000亿元。操作情况显示,此次1年期MLF中标利率为3.25%,与前次操作相同。 这已是11月以来央行第二次开展MLF操作。与前次操作一样,同样出人意料。 本月5日,人民银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4000亿元,与当日到期量基本持平,期限为1年,中标利率为3.25%,较上期下降5个基点。 资料来源:央行官网 数据显示,本月只有1笔MLF到期,到期日为11月5日,规模为4035亿元。 从这个角度来说,央行5日开展的那次操作是到期续做,时点在预期之内,出乎意料的是利率,MLF利率下调5个基点,是2016年以来的首次。15日MLF操作则在时点上超出预期。 “麻辣粉”梅开二度 暗含三大信号 那么,央行MLF梅开二度,有何深意? 短期看,平抑税期高峰冲击,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应是动机之一。 央行公告指出,(定向降准+MLF操作)对冲税期高峰等因素后,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水平。 据税务部门,今年11月申报纳税(费)期限截至当月15日。按照以往经验,从本月13日左右开始迎来了月度税期高峰,其对短期流动性的扰动或将持续到19日左右。 与此同时,央行从10月28日即停做逆回购,此后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一直处于停摆状态。这一过程中,银行体系流动性少有“进项”,面临自然耗损,流动性总量逐渐下降。 从央行公告措辞上可见,在描述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时,11月11日之前一直用的是“较高水平”,从11月12日改为“合理充裕水平”。 资料来源:央行官网 11月7日以来,货币市场利率转为上行,隔夜Shibor累计涨超90个基点。据市场人士反映,12日以后市场资金面尚且平稳,14日骤然收紧,全天持续紧张。 然而,央行逆回购操作持续停摆。 税期高峰来袭,资金面骤然收紧,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竟毫无动静,“央妈”到底要干啥?原来是憋大招! 相比逆回购操作,“麻辣粉”具有量大、期限长等特点,可有力对冲税期等因素影响,稳定市场预期。 进一步看,保持每月中旬MLF操作常态化,巩固MLF利率与LPR利率联动可能也是考虑之一。 民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指出,自8月以来,央行在8月15日开展了4000亿元MLF操作,在9月17日、10月16日、11月15日均开展了2000亿元MLF操作,这些MLF操作均发生在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LPR报价前一周。他推测央行未来可能会在每个月LPR报价前一周均开展MLF操作,以引导LPR变动。 解运亮表示,央行本月通过下调MLF操作利率并累计开展6000亿元操作,为LPR报价既提供了价格的指引,也提供了数量的保障。 从这个角度来看,本月LPR重新走低基本没有悬念。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预计,新一轮LPR利率将下调5个基点。 长期看,央行提高MLF操作频次,可能还有“锁短放长”,投放跨年流动性,支持信贷和社融增长等考虑。 这次MLF操作为何超预期?因为对冲税期高峰,不是非要动用MLF这一工具。之前,央行大多采用逆回购操作的做法,通过持续集中开展大力度逆回购操作,也完全可以平抑税期因素冲击。 选用期限更长的MLF,说明平抑税期高峰冲击不是唯一的考虑。 其一,期限更长的MLF利率比期限更短的逆回购高,“锁短放长”避免短期市场利率大幅走低,兼顾防风险、稳汇率、稳通胀预期的考虑。 其二,期限更长的MLF,可满足一些机构对跨年流动性的需求。 其三,MLF操作可发挥中期政策利率作用,释放利率信号,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稳定货币信贷增长。 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钟林楠认为,今日央行开展MLF操作,实际是代替逆回购。MLF的期限更长,一来可以更好地帮助银行解决流动性指标的约束,对接表内信贷,达到稳增长的作用;二来可以帮助银行跨年。 资料来源:央行官网 麻辣粉只是开始 逆回购不会缺席 万亿财政投放即将拉开帷幕 截至11月15日,央行已连续15个工作日未开展逆回购操作。这可能只是暂时的,央行仍有重启逆回购操作的必要。 此次定向降准+MLF操作释放的2400亿元资金未必能够完全对冲税期高峰。此外,不光是税期因素,政府债券发行缴款也会消耗流动性。随着年底临近,金融机构出于应对考核、调节报表等需要,对流动性的需求会上升。 从往年来看,11月下半月,资金面通常不会太宽松,后续央行适时重启逆回购操作仍有可能。 15日,Shibor继续全线走高。 资料来源:中国货币网 数据显示,截至15日,央行6000亿元MLF操作,已完全对冲本月公开市场到期MLF和央行逆回购,提前锁定净投放。如果重启逆回购操作,净投放规模有望进一步增加。 年末还有大额财政库款划转。2018年11月、12月,财政存款分别减少6643亿元、10372亿元。年底财政投放会形成大额流动性供应。 机构预计,今年年底财政投放规模同样是万亿级别。11月底会有一部分投放,12月底会更加集中,再加上央行流动性供应,资金面可能不会十分宽松,但不至于紧张。这些资金将为支持银行年初冲贷,为基建投放、稳定经济提供充足弹药。 因此,有机构认为,经济短期有望企稳,不必过于悲观,PPI正在触底,后续盈利预期有望改善,从而利好股市。明年年初,资金面宽松叠加基本面预期修复,股市有望迎来更好机遇。 15日上午,A股大盘低开,但临近盘尾回升。截至上午收盘,沪指涨0.03%报2910.82点。展望未来,有机构认为A股 “长牛”显现。 兴业证券策略团队认为,2020年市场以中枢逐步震荡抬升为主,把握结构性机会。流动性宽松大趋势、“十四五”规划展望、开放加速为股票市场和相关产业带来估值提升机会。在国家重视、居民配置、机构配置、全球配置等“四重奏”指引下,真正属于中国的权益时代有望正式开启,A股正在经历第一次“长牛”机会。 招商证券策略团队指出,未来能够提供10%以上年化复合回报的仅剩权益类资产,居民高收益理财产品将会隐现资产荒。若指数较大程度上涨有望触发居民资金加速入市,市场将会加速上行。 来源: 中国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