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英伦投资客 公众号ID:BuyLondon 
很快,又会有一家英国巨头被中国资本收入囊中。 据卫报最新(2019年11月4日)报道,来自河北的中国敬业集团(Jingye Group)正在对英国钢铁集团(British Steel)发起收购,且在众多竞标者中处于领先地位。 
就在上周,敬业集团董事长李赶坡带领一众公司高层,专门访问了英国钢铁集团在林肯郡(Lincolnshire)的钢铁厂,并对当地进行了重点考察。 
据卫报报道,李赶坡在与当地议员Anna Turley、工会和顾问举行会谈后,对收购英国钢铁集团表达了浓厚的兴趣。 
2019年5月22日,在向英国政府申请3000万英镑的救助金被拒后,这家在英国排名第二的钢铁厂在当日宣布破产。 英国钢铁集团的破产,将直接威胁到5,000名钢铁工人,以及在供应链中至少20,000多名工人的就业。 目前,英国政府已经接管了英国钢铁集团的日常运营,且委托安永(EY)作为破产管理人协助其清算事务,并开始向全球寻求买家。 在英媒看来,中国敬业集团对英国钢铁集团的收购,不仅可以保住当地工人宝贵的工作,更是在挽救当地的经济。 
英国钢铁集团除了在林肯郡拥有工厂,还在英格兰北部、法国和荷兰经营港铁厂,负责将钢铁加工成铁路轨道、建筑用钢梁等产品。 
对于英国钢铁集团的破产,英国政府虽然拒绝救助,但表示愿意负担其破产流程中产生的费用。 而且,现任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还作出承诺,一旦赢下12月12日的大选,将继续支持英国钢铁集团的出售,直到找到最终买家,力求保住工人们的工作。 
事实上,鲍里斯之所以如此关心英国钢铁集团的收购,是因为其总部所在地—林肯郡的斯肯索普—支持脱欧,是他希望拿下的选区。 所以,鲍里斯希望在12月12日大选之前,竭尽全力避免英国钢铁集团裁员,以增加当地选区对保守党的支持率。 
除了中国敬业集团,目前参与竞标的投资者还包括土耳其军方养老基金旗下的Ataer Holding。 据最新报道,由于英国钢铁集团在接受报价时拒绝降价,目前与土耳其方面的谈判已经陷入停滞。 
另一家参与竞标的投资者是英国印裔富豪桑吉·古普塔(Sanjeev Gupta)所持有的工业集团Liberty House Group。 
有消息透露称,Liberty House Group正在考虑一个非常激进的举措,即在收购英国钢铁集团后,将其改建成一个规模巨大的钢铁回收中心。 但是,由于英国政府不喜欢这个方案,也有报道称Liberty House Group将会退出竞标。 因此在英媒看来,中国敬业集团目前最有可能拿下英国钢铁集团。 敬业集团是谁? 中国敬业集团总部位于中国河北省,除了主营的炼钢业务外,还兼营钢材深加工、国际贸易、粉末冶金3D打印、旅游、酒店。 
公司创始人李赶坡是河北省平山县西李坡村人,出生于1949年7月1日,于1996年创立了敬业集团。 
走向衰落的英国钢铁行业 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钢铁行业曾一度为英国向海外扩张打下深厚的工业和军事基础,在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成立于1967年的英国钢铁集团,顶峰时曾经占据英国钢铁产能的90%以上,目前仍是英国第二大钢铁厂。 
但随着美国在二战后的崛起,以及各英国殖民地相继独立,从前的大英帝国逐渐失去了工业发展的优势,也失去了钢铁出口的市场。 在倡导私有化改革的撒切尔主义下,一些效率低下的国有化企业慢慢被私人公司收购,其中钢铁行业也彻底失去了英国政府的支持。 事实上,英国钢铁集团能够存活至今,已经是奇迹。 1999年,作为英国钢铁集团前身的英国钢铁公司同荷兰钢铁生产商Koninklijke Hoogovens合并,组成了Corus集团。 2006年,Corus集团被印度塔塔集团收购,成了塔塔欧洲钢铁公司的一部分。 2009年,公司由于全球经济危机冲击,开始进入连年亏损状态。 
2016年,英国基金公司Greybull Capital以象征性的1英镑的价格,收购了当时负债累累的塔塔欧洲钢铁公司,并重新改名为英国钢铁集团(British Steel)。 
即便重新回归英国资本名下,英国钢铁产业依然在加速衰落。 在布莱尔政府的领导下,钢铁行业由原本的中央集权管理,下放到由地区政府各自管理。 
同时,由于受到欧盟市场规则的约束,英国无法通过增加进口钢铁的关税来保护本国钢铁行业,造成英国钢铁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下降。 不断攀升的能源价格和营业税,以及出口自中国的廉价钢铁,更是令英国钢铁行业雪上加霜。 据国际钢铁统计机构数据显示,目前英国有超过一半的钢铁来自中国的出口。 甚至,中国公司还即将买下英国第二大钢铁厂。 
而从中国方面来讲,由于政府此前已经要求中国钢铁企业削减过剩产能,且督促企业将生产转移到海外,因此给了像敬业集团这样的公司进军海外的动机。 
但金融时报也指出,收购海外资产仍是一个高风险的过程。 对于敬业集团的这笔收购,《金融时报》不太看好,直接评论道: 尽管存在一些成功收购的案例,但大部分中国公司宣布的收购案往往最后都不了了之。 从过往经验来看,中国钢铁企业在海外投资建新厂往往比收购更为成功,且国企往往比民企更为成功。 ?本文原创,版权归“英伦投资客”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