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们说到奎章阁学士们的作为,对于朝廷内外一切事物无不洞悉的燕帖木儿自然早就了然于心。 奎章阁学士们借着陪侍之机不断地对文宗施加影响,想让文宗收回皇权,奎章阁隐隐成为新的权力中心,对朝政有了施加影响的能力,于是燕帖木儿针对奎章阁开始了一系列打击。 首先在至顺元年(1330年)六月,燕铁木儿让元文宗封自己为奎章阁大学士,领奎章阁学士院事,将奎章阁置于自己掌控之下,接着就清洗受宠于文宗的学士。 第一个中招的是大学士赵世延。燕帖木儿向文宗进言:皇上,您可是说过,只有我和伯颜可以兼领三职,赵世延现在中书省、翰林院、奎章阁都任职务,您应该让他病休。元文宗当然知道燕帖木儿这是没事找事,于是含混的说:“朕重老成人,其令世延仍视事中书,果病,无预铨选可也。”把事情压了下来。 可隔了一个月,燕帖木儿又指使监察御史葛明诚上书,说:“中书平章政事赵世延,年逾七十,智虑耗衰,固位苟容,无补于事,请斥归田里。”这下元文宗知道燕帖木儿是真较真了,无奈只好下诏免去赵世延中书职务,让其只翰林院和奎章阁的职务。元文宗知道,想把赵世延留在身边,只能让他交出中书省的实职,避免其身为宰辅又能常陪在皇帝左右,对朝政施加影响。 至顺二年(1331年)三月,有御史台臣向文宗上书:“奎章阁参书雅琥,阿媚奸臣,所为不法,宜罢其职。”元文宗自然知道这背后是谁在指使,于是只能把雅琥贬出京城。雅琥原名雅古,字正卿,是“也里可温人”,也就是基督教世家的色目人,是泰定元年进士,是元朝中期著名的诗人。因为诗写得好,元文宗特意赐名雅琥。只可惜深得皇帝恩宠,只落得个降职出京的下场。 雅琥刚被贬走几个月,是年八月,御史台臣又弹劾奎章阁监书博士柯九思,柯九思是当时书画鉴赏大家,文宗很喜欢他,为了让他出入皇宫方便,“赐牙章,得通籍禁署”。这么一个皇帝身边红得发紫的人,自然很让人不放心,于是弹劾再起。元文宗舍不得柯九思,顶了几次,但怕再顶下去会让柯九思陷入危险,也只得将他贬出大都。 元文宗深知,无论赵世延、雅琥还是柯九思,不过是自己的替罪羊而已,他无奈的发现,自己这个皇帝就是一个名号而已。所以,对于奎章阁学士们的劝谏和苦心,他只能充耳不闻,视而不见。 据说元文宗图帖睦尔非常喜欢下围棋,奎章阁也不乏一些围棋高手。元代袁伯长有一首《宫娥弈棋图》的诗,描写的就是宫女们下棋的情景。元文宗的大臣虞集是位学者,也擅长围棋,一次陪着下棋,元文宗突然问道他祖上虞愿曾对宋明帝说过,下棋不是君王应该做的事情,是不是这样。虞集回答说,圣人制围棋,必有其用。所以,孔子说下棋动动脑筋总是好事,孟子说弈棋就像数学,不专心致志是学不好的。围棋的弈理、攻守进退,符合国家的政令、行军的兵法。棋下得熟练,就能培养居安思危的习惯。元文宗对此是深以为然。 而此时大权独揽的燕帖木儿成了时代骄子,而坐在金銮殿上的皇帝则倒更像是个时代的影子。按说元文宗年纪很轻,即位时不过二十五岁,而燕帖木儿则要比他大近二十岁,只要是正常情况下,文宗足可用比拼寿命的办法打败燕帖木儿。可元朝皇帝的寿命总是没有正常情况,武、仁、英、泰定四个皇帝没一个能活过四十岁,文宗年纪轻轻,更当了不到五年皇帝,便也走上了人生的尽头。而他们短寿的原因,是元朝皇帝的通病,嗜酒。 据说在图帖睦尔还是怀王的时候就素有大志,可是怕泰定帝一系忌惮,便假装沉溺酒色。不过以喝酒来韬晦,时间一长便不可避免地染上酒瘾。所谓酒是穿肠毒药,文宗在美酒的浇灌下将元帝短命的记录再次刷新,享年仅二十九岁。 至顺三年(1332年)三月,元文宗皇帝已经病入膏肓,自知不起。而让他难过的还不仅仅是自己的英年早逝,而是继承人也有了问题。元文宗有二子,长子阿剌忒纳答剌,次子古纳答剌。至顺元年十二月,元文宗立长子为皇太子。岂料,阿剌忒纳答剌当上太子不过一个月,便暴病夭亡。迷信佛法的元文宗认为这是哥哥合世?和嫂子八不沙阴魂作祟,于是大做佛事,并依据阴阳家之言,将次子送出宫,专门买宅邸居住,并让燕帖木儿做其义父,改名燕帖古思。自己收燕帖木儿子塔剌海为义子,两人相换做亲。可能,元文宗认为燕帖木儿是赳赳武将,可以镇得住冤魂。 现在元文宗在将死之时,对生平的错事总会有所悔悟,文宗本就对哥哥合世?有着“隐亏天伦”的负罪感,对燕帖木儿和自己的皇后卜答失里言道:“朕之大位,其以朕兄子继之。”——打算将皇位传给哥哥的儿子,减轻自己的内疚。对专摄朝政的燕帖木儿来说,自然极希望自己的义子燕帖古思继承皇位。可元文宗毕竟是皇帝,别的事情不能自主,谁来继位却是燕帖木儿不能干涉的。不过,因为早年文宗已经将明宗长子妥欢帖木儿贬往广西,身边只有明宗年方七岁的次子懿璘质班。于是,便被内定为皇位继承人。 至顺三年八月,元文宗图帖睦尔病逝于上都。 十月,在燕帖木儿的操持下,懿璘质班即位于大都大明殿,是为元宁宗,文宗皇后卜答失里为皇太后,新皇帝颁诏大赦天下并减免各地钱粮。 朝野之人都明白,对燕帖木儿来说,那个坐在宝座上的小孩子宁宗不过是比文宗更为听话的傀儡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