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在古代,物质条件落后,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当然,那是对普通老百姓而言,对于皇帝来说效率要高上N倍,他们拥有最快的物流工具:快马,和最具效率的快递小哥:驿使。 大家平时听说的八百里加急,是古时最快的快递方式了,它一般被用作传递紧急军情,不紧急还不能用,因为人和马都受不了。当年菲迪皮茨跑完42公里全马就再也没站起来,要是不想手下人马像菲哥那样,皇帝也不敢随便用八百里加急。 在历史上,八百里加急最成功的打开方式不是在战争里,而是被用作快递,它就是唐玄宗动用驿马接力从岭南快递荔枝到长安,用来博美人杨贵妃一笑的故事。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从此千古流传,其中既有李隆基的霸道总裁范,又有百姓的辛酸和无奈。 那么问题来了,长安到岭南千里之遥,古时快递再快,送货上门到李隆基和杨玉环嘴里的荔枝,还新鲜吗? 要搞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得弄明白两点,距离和速度。 杨贵妃思乡想吃荔枝,这当然与她的童年有关。关于杨贵妃的籍贯,现在有好几个地方争抢,比较靠谱的说法是原籍广西容县十里乡杨外村。许子真《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杨妃,容州杨冲人也,离城一十里,小名玉娘。 容县盛产荔枝,这也能对上,那么看看容县到当时的长安有多远。 根据现在的查询结果,长安到容县有1730多公里,也就是3500多里,唐朝的路肯定没现在好走,实际路程只多不少,这咱就忽略不计了。 距离有了,那么快递有多块呢。 快递有多快,首先还要取决于驿站的数量。因为驿使只负责自己的一段路,到了下一个驿站他就要进行交接,否则不停顿连跑几天几夜,人和马都得死在半路上,荔枝就更别想了。 大唐帝国的驿站也比较完备,最盛之时,全国有1639个驿站,涵盖了水陆两路,光工作人员就有两万多人。驿站制定的规则也很详细,工作人员稍有失误就会受到处罚。 如唐律规定:凡在驿途中耽误行期,应遣而不遣者,杖一百;文书晚到一天杖八十,两天加倍,以此类推,最重的处徒罪二年,唐律规定假如耽误的是紧急军事文书,则罪加三等,因书信延误而遭致战事失败则判处绞刑。 而像御旨特批,为心爱的贵妃送水果这样的头等大事,更没有人敢耽搁,中转设施和运输效率是可以得到保证的。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速度了。 这也不难,唐朝都有规定。朝廷规定,快马分为三档,最少的一天要走180里左右,高一档的一天要跑300里,最快的马一天要能跑500里。 马的速度,我们在唐朝那些事里也能得到证明,如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里提到的:平明发咸阳,幕及陇山头。 咸阳到陇山,现在的直线距离只有四五十公里,看来岑参说的马是最慢的一档。 最快的能有多快,在安史之乱就表现得很明显了。安禄山于天宝十四年十一月九日在范阳起兵叛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估计当时唐玄宗还和杨贵妃在华清宫吃着荔枝泡着澡。范阳到长安相隔三千多里,唐玄宗在6天以内得到消息,依此来看,最快的马一天跑500里是靠谱的。 这样一拆解,这个问题就成了一道简单的小学数学题,3500/500=7,也就是说,容县的荔枝从树上采下来到杨贵妃嘴里,至少需要一个礼拜的时间。 那么事情就是这样的,又是一个周末,结束了一周的辛苦工作,杨贵妃想要吃点荔枝解解渴,唐玄宗二话不说,下单,发货! 于是从田头到驿站,一整条供应链开始运作,嘁哩喀喳一顿忙活。 “启奏皇上,荔枝送到了!”高力士喜上眉梢,捧着一盘荔枝一颠一颠跑了过来,老脸笑成了一朵菊花。 杨贵妃:“啥荔枝?哦...那不是上周下的单吗,这都又到周末了怎么才到,物流差评!皇上,你先尝尝。” 李隆基啖了一颗:“好!不错!难怪爱妃喜欢!” 杨贵妃自啖一颗:“这什么味...怎么有点酸...” 北方人李隆基是不会吃过荔枝的,第一次品尝荔枝,对他来说荔枝就是这个味。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荔枝这种水果时令性很强,只有夏天才有,就算我们现在,冬天想吃荔枝也是没门,所以荔枝快递时气温肯定也是比较高的。 杨贵妃从小吃荔枝长大,高温天气经过7天长途跋涉送来的荔枝,再新鲜想来也新鲜不到哪里去,就算古代也会有一些冷链运输方式比如冰镇之类,效果也有限,跟她记忆中的荔枝味,必定会有所差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