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嘿涩的小姑娘 天宝十五年,公元 756 年,六月初九。这一天可能是唐玄宗李隆基生命中最黑暗的一天。哥舒翰 20 万大军战败,潼关失守的消息传入长安,安禄山、史思明的叛军兵锋直指长安。 而当时的宰相杨国忠,李隆基的大舅哥,却将一切的责任都推到李隆基身上。如果这时候还是年轻时候的李隆基,恐怕现在他已经披坚执锐,亲临前线和 " 安史之乱 " 的叛军搏命去了!当然,如果这样的话,我们或许可以浪漫的幻想一下,要是当时李隆基真的去和叛军搏命,安史之乱恐怕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 接下来的唐玄宗听从了杨国忠的话,悄悄转移到长安北边的禁苑,命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备好 900 匹战马待命。 几天之后,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太子李亨以及其他的妃嫔、皇子、公主,还有其他一些官员从禁苑的西门逃出了长安城。城里的达官贵人和老百姓到了早上才发现自己被皇帝抛弃,顿时乱作一团。千年古都长安城在此时,彻底朝着叛军打开了。 但是唐玄宗的噩梦此时才真正开始。 唐玄宗一行人离开长安以后,奔波了一个上午到达了咸阳,望贤宫。派人去往当地官员那里通报,让他们给唐玄宗安排食宿。但是他们等了半天都没人出来接驾。原来,就连这里的地方官员也早早的逃走了。 此时,皇帝的大队人马吸引了一帮围观群众。玄宗放下架子问他们:" 你们家有饭吗?不管粗细,只管拿来。" 关中的老百姓当然希望唐室早日平叛,自己也能过上太平日子,于是箪食壶浆,献上食物。皇室成员、王公大臣饥不择食,看到老百姓送来的粗粮,争相用手抓着吃。 大家看皇帝一家都这么惨了,忍不住哭泣,唐玄宗也掩面而泣。皇帝和百姓这样抱团一起哭的场面难得一见,更罕见的是,这时来了一个叫郭从谨的老汉,他走到玄宗身边,直言不讳道:" 安禄山包藏祸心,已非一日,以前有人向朝廷告其逆迹,陛下却不信,致使他阴谋得逞,陛下流离失所。我还记得宋璟为相时,每进直言,天下太平。在那之后,大臣们却忌讳直言,一味阿谀奉承,故宫外之事,陛下一概不知。我等在野之人,早就知道会有今天,但宫闱森严,无法上达天听。事不至此,我又怎能当面向陛下痛诉!" 这位老人家,就靠着这一段肺腑之言被载入史书。若不是安史之乱让他与唐玄宗在咸阳相遇,玄宗恐怕永远听不到这些话,也见不到这些平凡的老百姓。一人之下,皆是蚍蜉,他们共同成就了一个盛世,却像是两个世界的人。 唐玄宗听完郭老汉的话,惭愧地说:" 此朕之不明,悔无所及!" 经过了这么一段时间的折腾,唐玄宗这一行人已经疲惫不堪。而此时随行的禁军不但已经跟着唐玄宗在逃亡的过程中变得疲惫不堪。而且这些禁军的家眷在逃亡的时候全部被留在了长安城里。而此时的唐玄宗因为从长安逃亡,在这些禁军眼中已经失去了以往的那种高高在上的威信。更何况,在他们看来,安禄山他们就是被杨国忠逼得才造了反!潼关失守就是因为杨国忠催促哥舒翰盲目出战吗才造成的! 愤怒的将士们要杀了杨国忠泄愤,场面开始渐渐失控。 禁军首领陈玄礼深知要是没有办法安抚将士们的情绪,必将引发哗变。但是要杀宰相这么大的事情,必须要有一个位高权重的人站出来支持。此时陈玄礼先到了太子李亨。而恰好,太子李亨对宰相杨国忠恨之入骨,而且对他那个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各方势力之间制衡的父亲李隆基,关系也十分微妙。 陈玄礼找到了李亨,将杀杨国忠的计划全盘托出。李亨的态度很谨慎,史书记载," 太子未决 "。在这节骨眼上,不反对就是赞成。 陈玄礼召集将士,给杨国忠安上 " 谋反 " 的罪名,带兵将他处死。 唐玄宗一听事态紧急,赶紧拄着拐杖走出驿门,慰劳将士,劝他们各自归队。将士们一动不动,杀气腾腾。 玄宗慌了,让高力士去问将士们还有何要求。将士们齐声说:" 贼本尚在。" 陈玄礼替他们向玄宗解释说:" 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 杨国忠因贵妃得宠而受到重用,将士们一定要将她斩草除根。 玄宗愣住了,缓缓说:" 朕当自处之。" 大臣韦谔见唐玄宗犹豫不决,上前连着磕了几个头,血流满面,劝谏道:" 今众怒难犯,安危在晷刻,愿陛下速决!" 唐玄宗还是不忍心,说:" 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 此时,侍奉玄宗多年的高力士也说话了:" 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 高力士不愧是宫里的老干部,这番话切中要害。如果不杀贵妃,将士们恐怕连玄宗都不放过。 唐玄宗爱杨贵妃,但他更爱自己的生命和皇位。 在与杨贵妃诀别后,玄宗痛心地下令将她处死,命人用白绫将爱妃缢死在佛堂前。正如白居易《长恨歌》所写: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在短暂的踟蹰后,唐玄宗还是选择入蜀避难。 而此时,当了近二十年太子,李亨终于摆脱父亲的阴影,就此分道扬镳。从马嵬驿的沉默,老百姓的挽留,再到身边人的劝说,这些偶然事件拼凑到一起,史书说是巧合,我们便相信吧。 经过一个月的长途跋涉,玄宗终于到达剑阁,拍拍扑通跳的小心脏,不用再担心追兵了。在此,他发布了一道制书,昭告天下,部署平叛战略。又宣布:" 以太子亨充天下兵马元帅,领朔方、河东、河北、平卢节度使,南取长安、洛阳 " 可是,为时已晚。就在玄宗下诏的三天前,太子李亨已得到朔方军拥护,在灵武(在今宁夏)擅自即位称帝,是为唐肃宗。他还遥尊玄宗为上皇天帝,即太上皇。 从此前也可看出,玄宗并不是自愿放弃皇位。他从年轻时就对权力充满欲望,在遭到姑姑太平公主掣肘后,抢先发动先天政变,夺回皇权,当了四十多年太平天子,一向骄傲自负,唯我独尊。对他而言,放下尊贵无比的皇权,就是放下最后一丝尊严。 可在得知李亨灵武登基的那一刻,玄宗释然了。在成都,唐玄宗颁布《命皇太子即皇帝位诏》,承认李亨为皇帝,一切军国大事听他调度,宣告自己的统治生涯结束。 而入蜀以后让肃宗再无后顾之忧,可以放手一搏,这是唐玄宗在位做出的最后一大贡献。 此时的唐玄宗再回想起来当年要杀违抗军令的安禄山的张九龄,上奏称 " 不宜免死 ",玄宗不听。 至德二年,即公元 757 年,唐军收复长安! 而此时另外一个摆在了玄宗李隆基面前:他还要不要回到长安?要不要和自己的儿子见面? 唐肃宗上表请父亲还京,语气也算诚恳,说老爸您别当太上皇了,回长安当皇帝,我就回东宫当太子,以尽臣子之道。玄宗可不敢偷着乐,之前儿子一跑到灵武就擅自称帝,现在长安都收复了,反倒要交还皇位,当谁傻那!儿子造老子的反,这可是李唐王朝的传统!可别忘了李隆基是怎么坐上皇帝的宝座的! 唐玄宗立马给李亨写了封回信,你把四川割给我吧,我不回家了,就在这儿养老。 之前,唐肃宗上表请太上皇复位,他的心腹重臣李泌就断定玄宗不可能东归,还要求肃宗追回此表,但使者跑太快,没追上。 唐肃宗得到玄宗回信后,只好问李泌有何补救方法。李泌说,您让我写封贺表。 李泌另写一个贺表,这次是用群臣的名义写的,就 27 个字: 自马嵬请留,灵武劝进,及今成功,圣上思恋晨昏,请速还京以就孝养。 唐玄宗接到第二道贺表,心情果然大不相同,下决心离开成都,东归长安。肃宗知道后,对一旁的老铁李泌说:" 此都是卿的功劳啊。" 父子俩这一来二往,都藏了不少心机,玄宗回去长安,还能过安稳日子吗?历史告诉我们,被迫放弃皇权的帝王,日子终究不会好过。 但是一回到长安,迎接李隆基的就根本不是什么群臣百姓,而是三千精兵。而此时李隆基才多少人呢?600 人。 后来的李隆基只说过一句话:" 吾为天子五十年,未为贵;今为天子父,乃贵耳!" 唐玄宗被软禁到太极宫,彻底与外面的世界失去联系,多年来陪伴在身边的旧臣,也被肃宗尽数清退。曾经的禁军首领陈玄礼被勒令退休,多年随侍在侧的高力士被贬巫州(今湖南怀化市)。 太极宫中,只有肃宗安排的百余名宫女负责洒扫,几十名老弱残兵负责护卫。 一向仗义执言的颜真卿代表百官上表,问候玄宗的起居情况,立马被撤去刑部侍郎的职务,贬为蓬州长史。 晚年孤独的玄宗,没有权力,没有爱情,没有尊严,甚至,没有自由,只剩下虚弱不堪的身体,如风前残烛,桑榆暮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