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孟德 曹操,字孟德,本名吉利,小名阿瞒,生于公元155年,卒于公元220年3月15日。曹操是曹魏政权的实际开创者与奠基人,谥号武皇帝(魏武帝)。后人冠以诸多头衔,如: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等等。 曹操 字孟德 曹操一生经历丰富,功绩卓著,曾以微弱之身起兵靖难,讨董卓、伐袁术、杀吕布、降张秀、灭袁绍、征刘表,获得了当时北部中国的统治权。推行有效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稳定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促使中原地区政局稳定、经济向好, 阶级压迫有所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唯才是举,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网罗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 用陈寿在《三国志》中描述曹公之语: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 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同时,曹操不但自己雄才大略,子孙也是个顶个,其子曹丕,虽名曰“篡汉自立”。但其平定边患、恢复西域建置。整肃官风,大力发展经济,文化复兴等,使曹魏发展进入一个新台阶。 一身戎装的曹操孟德的“遗令” 这是一位有着诸多面孔的人物,狡诈而又时有真诚、宽容而又时而残忍,在后来的戏曲与演义中,被“编辑”最多,也被“丑化”最为严重。就是这样一位人物,在临死之前发出一条“遗令”,让后来的大学者苏东坡留下了:“平生奸伪,死见真性”的评论。那么,曹操的这条遗令内容到底是怎样的呢? 晚年的曹操 曹操的遗令见著于西晋著名文学家陆机(东吴名将陆逊之孙)的《吊魏武帝文》中,此《遗令》为陆机在担任皇宫著作郎(编修国史之任)期间,在阅览皇室迷阁历史档案文献时发现,因距离时间较短(距离曹操辞世仅过去40年),及陆机的史官身份等原因,后世历史学家多认为此文相对可信。 曹操的《遗令》发布于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原文为:“吾夜半觉(醒来),小不佳;至明日,饮粥汗出,服当归汤。吾在军中,持法是也。至于小忿怒,大过失,不当效也。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吾有头病,自先著帻(头巾)。吾死之后,持大服如存时,勿遗。百官当临殿中者,十五举音(以礼哭丧);葬毕,便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珠宝。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于台堂上,安六尺床,下施繐帐,朝脯设脯糒(食物)之属。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辄向帐中作伎乐。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馀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履组卖(做鞋卖钱)也。吾历官所得绶,皆著藏中。吾馀衣裘,可别为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 把原文附上,也是希望读者能够完整地了解《遗令》内容明细, 这样也许更能了解大学者苏轼的评论来由。通篇,我们看到的是事无巨细,细到安排妻妾住房、如何就业,交代遗物分割方法等。而对于自己的政治生涯,只用短短的一段话来说明,即我这一辈子,在军队中是相对较为公平公正的,至于过去发的一些脾气,有过一些过失,不值得大家学习效仿。讲完就没了,一点也没有我们很多人过去在书中所学习到的英雄人物该有的在人生末年应该说出的那种或气壮山河、或鼓舞后人的豪情气概。反而在这种旁人觉得是小妇人家该关注的事情上事无巨细。 曹操 因此,作者陆机相对比较委婉地做了评论:……系情累于外物,留曲念于闺房……惜内顾之缠绵,恨末命之微详…… 而苏东坡在《孔北海赞序》一文中,则毫不客气地进行评论:操以病亡,子孙满前而咿嘤涕泣,留连妾妇,分香卖履,区处衣物,平生奸伪,死见真性。 苏东坡此文的意思很明确,即大丈夫、大英雄,应该是:“以临难不惧,谈笑就死为雄。”怎么可以临时之前哭哭啼啼,留连妾妇,分香卖履呢,真的是:装了一辈子的老狐狸,终于在死之前露出狐狸尾巴来。 对于陆机与苏东坡的评论,各有各的见解,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陆机是西晋之臣,相对还需要给曹操留点面子,而苏轼时期,曹操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已经很差了。据古籍记载,当时的民间说书先生,讲三国时期的故事时,一说到刘备失败,听众都痛哭流涕,一说到曹操失败,听众都拍手称快。可见,苏老先生对曹操的理解与时代相符。对曹操“遗令”的一点看法 然而,从今人角度分析,刨除时代等因素,小编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 第一、英雄的定义是什么?英雄是具有胸怀天下的品质,不屈不挠的意志,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曹操有吗?有,至少曾经有过。董卓乱京,是曹操首倡义兵以讨伐董卓;关东联军“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是曹操独自带兵讨伐董卓;汉献帝落难,是曹操组织迎接献帝至许,并行君臣之礼;而后伐袁术、杀吕布、降张秀、灭袁绍、征刘表,基本统一了当时的北部中国,使境内百姓获得较为长久的和平。因此,曹操是英雄。 一身戎装的曹操 第二、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菜根谭》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曹操是英雄,但也是一个实实在在存在的人,凭什么死之前一定还要说什么大义凛然、大气磅礴的话呢?他就做他自己,他的成绩足够证明一切,我认为这就是曹操的性格。 就连曹操初期为董卓追杀时,疑心太重杀了吕伯奢一家,并发出:“宁我负人,休人负我”的感慨,这也是被后人所指摘最多的地方。然而,为《三国志》做批注的毛宗刚父子也说道:此亦孟德之过人处也。如果换了别人,比如刘备这样的人物,可能就会说:“宁人负我,休我负人”这样的话语,然而实际上,很多说此话的人所做的事比于曹操有过之而无不及。曹操杀吕伯奢一家首先是错的,也说明他的残忍,他说出那句话也是错的,说明他的奸诈。而曹操实事求是地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从他这一点上来说,是真小人而不是伪君子。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曹操《短歌行》 第三、在曹操留下《遗令》之后,还下了一道命令,即:“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 即各职能部门与士兵不因曹操的死而离开其岗位、各司其职仍行其事,出敛时穿平时的衣服,不陪葬金玉珍宝等等。要知道,东汉之前是兴“厚葬”的,近现代发掘的许多汉代陵墓中,都有大量的金银器物等陪葬品,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震撼后人,而震撼之时也反应出当时的风气。曹操提倡薄葬,开了“帝王将相”薄葬之先河,也算是对当时社会的一份贡献了。 暮年的曹操结语 正如苏东坡先生的诗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每个人物在历史上留下的都不会是完整的全部,只有只言片语能够得到口口相传,任后人评说。曹操经历着多数后人未有的经历之事,亦承受着多数前人不能享有的被关注。又如后人张昇的《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中所言: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