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影响力的资讯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标题 作者
网站首页 > 文化 > 正文
详解秦朝的刑法制度和司法制度:原来你是这样一个法治国家
2020-01-02 09:55:20   来源:东方头条   作者:   责任编辑:

作为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在历史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然而秦朝仅仅统一了天下十五年,就在起义军的打击下走向了灭亡。后世之人对秦朝灭亡的原因进行了许多深刻的讨论,其中,“严刑峻法”是被公认的主要原因之一。《史记》就曾评价道:“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

那么秦朝的法律到底严苛到什么程度?而秦律的“严刑峻法”指的到底是严苛还是残暴?

要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必须彻底了解秦朝的刑法制度以及司法制度。

一、秦朝法制的概述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就将法家理论确立为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秦朝统一后,继续奉行法家的法治主张,这就是司马迁所说的“秦任刑法不变”。

那么秦朝统一以后的法制建设有哪些特点?

(一)推行文化和政治的专制。

秦始皇建立的是一个专制国家,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皇帝,秦始皇的意志就是最高法律。

史料记载秦始皇“昼断狱,夜理书”,这就说明国家的立法权和司法权都垄断在皇帝一人手里,这也是秦朝法制的一大特点。

(二)推行法家的法治思想和重刑思想。

从商鞅变法开始,秦国就坚持着法家的“法治”和“重刑”两个大原则。

秦始皇统一后,在推崇法律的同时也将“重刑”思想发挥到了极端。秦朝的刑法种类众多且残酷,比如像枭首、刺字、割鼻子、宫刑等,而且实行连坐制度。

二、秦朝的刑法内容

(一)秦朝法律的主要形式:

秦朝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分别是“制”和“诏”,这两项都是皇帝的命令。

除此之外,秦朝最主要的法律形式是律、令。

1975年,在湖南省云梦县睡虎地发掘出了秦代竹简一千多支,共有四万多字,这便是著名的《云梦秦简》,正是这些秦简的出土,才使得秦朝的法制体系得以重现在我们眼前。

(二)秦朝的主要罪名:

①危害皇帝安全和尊严罪

在秦朝,皇帝自然是核心,任何人都不得冒犯皇帝之威严。

②盗窃罪

李悝在《法经》里提到:“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

根据出土的这些秦简,可以看出秦朝对盗窃行为处罚极为严苛,如果有官员将盗窃罪按照一般性杀伤案件一样对待,那他就会受到处分。

③危害国家徭役罪

秦国因为商鞅变法而强大,他们自然知道“民力”的重要性。所以,法律规定成年男子都要向官府登记,否则就是匿户。

对于隐瞒户口、逃避赋役的情况,秦律毫不留情。

④官员的失职罪

如果一个官员,玩忽职守造成了工作上的失误,就必须得承担责任,如果是挪用公款,则按照盗窃罪论处。

那么对官员违法活动的具体罪名有哪些?

不胜任:官员不能及时发现所辖地区的犯罪活动。

不廉:知道辖区内的犯罪活动但是不治罪。

失刑:对犯人的处刑不当,过轻或者过重。

纵囚:对凡有重罪的犯人故意减轻情节,以及故意包庇犯人的行为。

云梦秦简

(三)秦朝的刑罚种类:

有了罪名之后,就得惩罚。秦朝的刑罚不仅名目多,而且手段残酷。

根据《云梦秦简》中的记载,我们可以将秦朝的刑罚分为:死刑、肉刑、徒刑、流刑。

①死刑:戮、磔(zhé)、定杀、枭首、族刑。

戮,就是将犯人先刑辱示众,再斩首。

磔,是指将裂碎犯人肢体的死刑。

定杀,这是专门对麻疯病犯人处死的方式,就是将患有麻疯病的患者溺死的处决方式。

枭首,先斩首,再将首级悬挂于城门之上。

族刑,即灭三族,通常认为三族是指父母、兄弟、妻子。

②肉刑:黥(qíng)、劓(yì)、斩左趾、宫刑。

黥,就是给犯人刺字的刑罚。

劓,是指割掉犯人鼻子的刑罚。

斩左趾,就是斩掉犯人左脚上的脚指头。

③徒刑:秦朝的徒刑一般是指劳役刑,就是罚犯人从事苦力劳动。

主要的名目有:城旦舂、鬼薪白粲(càn)、隶臣妾三种。

城旦的意思是让男犯人修城墙,舂是让女犯人舂米。鬼薪是指让男犯人为宗庙砍柴,白粲是指让女犯人从舂出的米里挑选出精米祭祀鬼神。

隶臣妾就是强制犯人从事杂役,男犯叫隶臣,女犯叫隶妾。

④流刑:迁、谪

迁就是将犯人迁徙到边远之地,而且家人也要被一同迁到流放地。谪,是罚犯人去戍边。

三、秦律的量刑原则

①确定刑事责任能力

秦朝律法有一个非常超前的方面,那就是未成年人免罪,但是有趣的是,秦朝对未成年和成年的划分依据竟然是用身高而非年龄。

比如,云梦秦简里出土的《法律答问》有这样一个例子:“甲小未盈六尺,有马一匹自牧之,今马为人败,食人稼一石,问当论不论?不当论及偿稼”。

像这样的记载还有很多,在秦律中经常可以看到“不盈六尺”的字样。

②教唆罪

秦律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教唆他人犯罪者,与犯罪者同罪。而且如果是教唆未成年人犯罪,那就得从重处罚。

③累犯加重

秦律对于屡次犯罪者,会加大处罚力度。

④共同犯罪加重

秦律《法律答问》里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人如果偷盗满六百六十钱,就将他黥刑,然后发配去修城墙。

但是如果是五个人一起去偷盗,偷盗一钱以上就要在黥刑、城旦刑的基础上加一个斩左趾。如果是五人偷盗满六百六十钱就得在黥刑、城旦刑的基础上加以劓刑。

⑤坦白从宽

秦律有这样一条规定:如果一个人拿着借来的东西逃跑了,但是却自首了,算不算盗窃?不算,算作逃亡罪。

⑥连坐制度

这是自商鞅变法以来就确定的规矩,一人犯罪,其邻里、亲戚都得跟着受罚。而且,军队里也有连坐制度。

⑦诬告反坐制度

这就很好理解,如果一个人诬告他人盗窃,那就以盗窃罪反坐到他自己。

而且,秦律还虑到了特殊情况。如果一个人是在不明情况的条件下,诬告了他人,那就不算是诬告。但是,如果是出于陷害的目的,那就会构成诬告罪。

四、秦朝的司法制度

说完了秦朝的刑法制度,就得说说它的司法制度,司法制度就是指司法机关以及其活动原则。

简单来说就是法律规定了刑罚名目、量刑原则,但是具体到了一个官员的手里,他到底应该怎么判。

(一)秦朝的司法机关

秦朝的最高司法官员是“九卿”之一的廷尉,最高的司法机关也叫廷尉,廷尉负责审理皇帝指派的案件和地方官审不了的案件。

在地方上,行政和司法合二为一,最高行政长官郡守和县令也掌管着最高司法权。

比如,我们在影视剧里常常会看到县令审犯人的场景。

(二)诉讼制度

诉讼制度的目的就是如何让官府知道不法行为。具体有官纠和民举两种。

官纠就是官吏出面纠举犯罪行为,民举就是由当事人直接上诉。

实际上,这套看似“民主”的制度依然有封建观念隐藏其中。比如民举分为“公室告”和“非公室告”两种。

而这区别如下:“贼杀伤、盗他人为公室告。子盗父母、父母擅自刑、杀子女及奴妾,不为公室告”

这就体现了封建等级制度下的特权,父母告子女偷盗钱财或者子女告父母打甚至“杀”,官府都是不会受理的。

但也不是彻底不管了,如果坚持要告,官府还是会审理的,但是自己也会被治罪。

(三)审判制度

那么当官吏收到百姓的诉状,他应该怎么审理呢?

①进行现场勘查

在云梦秦简的司法文书里,对受害人的衣着、杀伤部位、和现场残留痕迹都有着很清楚的记载,同时还有知情人提供的证据。这就说明当时的司法官吏还是很敬业的,和现在的警察一样,他们也会进行调查取证、勘查现场,甚至是走访。

②拷讯制度

经过一番调查,主管官员对案件的会有一个大致的判断,那么接下来就要对嫌疑人进行审讯。

秦律里规定如果能根据证词进行审问,而不用拷讯就可以得出结果的为上策;通过拷讯得出结果为下策;拷讯完还得不出结果为下。

而且,对刑讯也是有规定的,一个官员不能随便对犯人施加刑讯,而且施加刑讯后,必须在文件里写明情况。

那么,在何种情况下,可以使用刑讯手段呢?

首先,“必先尽听其言而书之”,就是说要把犯人交代的所有事都记录下来,再对其中矛盾的地方进行诘问。如果犯人“更言不服”,即多次更改供词,那么才可以使用刑讯。

③读鞫与乞鞫

鞫就是审理的意思,一个案件审理完之后,官员必须当堂宣告审理结果,这就是“读鞫”。

如果被告不服,那么他可以提出再审理的要求,这叫做“乞鞫”。

结语

秦律虽然严苛,但是依然有许多值得我们称赞的地方。比如秦律的完备性和严密性是令人惊讶的,而且秦律的一些量刑原则都是十分合理的,比如对未成年人不治罪、对诬告者重刑、对教唆他人犯罪者重刑。除此之外,秦朝执法者在案件审讯过程中的审慎态度也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这并不能掩盖秦律过于残酷的事实,磔、抽肋这种从奴隶社会继承下来的酷刑,使得原六国之民惶惶不安,最终推翻了秦王朝。

相关热词搜索:制度 你是 秦朝 这样一个 刑法

上一篇:考古专家在匈奴贵族墓中首次发现单体龙形器物
下一篇:阻挡蒙古南下的最后一道军事屏障——忠孝军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