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影响力的资讯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标题 作者
网站首页 > 文化 > 正文
为何古人打仗如同打怪升级,按顺序依次攻打城池,而不绕过去呢
2019-12-20 15:56:28   来源:东方头条   作者:   责任编辑:

古人打仗如同现在打怪游戏,以城池顺序依次攻打,而不绕过去呢?

我们看电视、小说或古代的文献,所记录的扫北、征西都是一个城池接一个城池的攻打,占领。打游戏是因为电脑有限制,实地打仗可没有人主观限制将领是绕还是攻,那为什么不绕过去呢?为什么要打仗?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军队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能不认真考察研究。

谈到为什么要打仗,不同的时期战争的意义是不相同的,春秋时期,一部分战争是打着周天子的名义,讨伐那些不听话的诸侯,维护秩序。失败一方发文认个错,或做一定的赔偿,严重的割让几个城池。胜利一方,面子捞足了,最多搂草打兔子,抢点东西就回去了。

到了战国时期,基本上就以占领为主,严重的就是要灭国之战。彻底的需要得到实惠。在战国时期,由秦相国范雎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讲得非常清楚。原典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受到地理等原因的限制,形势发展受到阻碍时,攻击近处的敌人就有利,绕过近敌去攻取远处的敌人,就是自取灾害。这就像火焰是上窜的,水永远是向低洼处流淌一样,对于远隔的敌人,也可以同它取得暂时的联合以缓和局势,以便于各个击破。

除了要表达联合离自己远的国家,与他们处理好关系,攻打离自己近的国家,得到实惠。如果攻打离自己远的敌人,即使打赢了没没有什么好处,反而会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处境。打这种仗就失去了意义。所以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如果是这样,还有必要绕么?显然没有。如果真需要绕道而行,为什么也不能绕呢?显然与古代的交通、地形有密切关系。

交通要道,无法绕过

古代的城池多数建立了重要的隘口,正所谓“自古兵家必争之地”,想绕就必需考虎几个问题:

距离问题

如果绕道而行,可能需要多走出上百公里的路程。对于以前以马和步行为主的交通工具,绕行的成本不免太高了。

如同现在马六甲海峡一样,当另一条通道没有开通之前,东亚国家与印度洋、大西洋领域国家交通的必经之路。如果不通过马六甲,就得从大洋洲南部绕过去,显然不会这么干。

除非是像在草原上没有障碍,不存在什么绕道而行,纯骑兵作战,机动性强快速。否则,一般来说不会绕行。

草原上骑兵绕行、穿插是有成功案例的:

霍去病奇袭匈奴后方

霍去病率领八百骁骑一往无前地向北奔去。莽莽草原,人迹全无。他们不知不觉地走了好几百里,将近黄昏,忽然发现前方远处有一片黑点。霍去病判断应是匈奴的营帐,当即命部下秘密而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了过去。匈奴兵根本没想到汉军会这么远奔袭而来,顿时一片混乱。霍去病身先士卒,最先闯入匈奴营帐,手下骁骑个个勇猛无比,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霍去病一战成名。

如果交通条件、地形条件不成熟,不能绕行,如:绕行需要经过别国领土。

战神霍去病 剧照

需要经过别国领土

那时候,中原大地上分割成多个国家,或者叫诸侯国。想要绕行就得经过别国的领土,无论是友邦还是敌国,对于借道都非常忌讳,因为历史上因借道而亡国的例子也有,这就是假道伐虢的故事。

假道伐虢

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晋如袭虞,虢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计。他说,要想攻占这两个国家,必须要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虞国的国君贪得无厌,我们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议晋献公拿出心爱的两件宝物,屈产良马和垂棘之壁,送给虞公。献公哪里舍得?荀息说:大王放心,只不过让他暂时保管罢了,等灭了虞国,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吗?献公依计而行。虞公得到良马美璧,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晋国故意在晋、虢边境制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晋国要求虞国借道让晋国伐虢,虞公得了晋国的好处,只得答应。虞国大臣宫之奇再三劝说虞公,这件事办不得的。虞虢两国,唇齿相依,虢国一亡,唇亡齿寒,晋国是不会放过虞国的。虞公却说,交一个弱朋友去得罪一个强有力的朋友,那才是傻瓜哩!

晋大军通过虞国道路,攻打虢国,经过四个月取得了胜利。班师回国时,把劫夺的财产分了许多送给虞公。虞公更是大喜过望。晋军大将里克,这时装病,称不能带兵回国,暂时把部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怀疑。几天之后,晋献公亲率大军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献公约虞公前去打猎。不一会儿,只见京城中起火。虞公赶到城外时,京城已被晋军里应外合强占了。就这样,晋国又轻而易举地灭了虞国。

虞国因借道而被晋所灭了。

也有借别人道打仗后,被借道之国伏击自己吃亏的,这就是著名的《崤之战》绕过以后形成孤军,容易被夹击或伏击

假道伐虢连环画

周襄王二十五年,秦穆公趁晋丧而派兵偷袭郑国,后因郑有备而退回。晋襄公率军在晋国崤山隘道设伏全歼回师的秦军,俘虏秦军三帅。都是血淋淋的失败案例。

原文: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秦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故,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肴,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以上列举了绕道的不可行的案例,有没有绕道成功过的战例呢?有,这就是三国时期,邓艾伐蜀中发生的事。邓艾偷袭阴平

三国名将邓艾偷渡阴平,是三国末期,曹魏灭蜀汉之战中的一次决定性的军事行动。

钟会所指挥的东路魏军是主力,被蜀军阻拦在险要之地剑阁,无法前进。魏军西路指挥官邓艾在攻占沓中后,向钟会建议说:“如果从阴平偷越,直向涪城,剑阁守敌必定回救涪城,大军即可乘势前进;如果剑阁守敌不撤,涪城空虚,定能攻下。”钟会接受这一建议,令邓艾实施。

阴平与剑阁相隔百余里,是氐羌民族居住区,崇山峻岭,很难行走,蜀军也没有设防。邓艾从沓中出发,通过了阴平小道,直扑涪城。涪城守将马邈面对从天而降的魏军,不战而降。魏军从此迅速连下涪城、绵竹,逼近成都,刘禅投降,蜀汉亡。

邓艾《三国演义》剧照

这一次绕道成功得益于后主无心恋战,在大臣们的建议下投降的结果,如果蜀国拼死抵抗,邓艾也很难得逞,特别是战争时间打长,打成持久战。假如蜀国军民同仇敌忾,实行坚壁清野,时间一久,邓艾军队也会不战而败。这就是供给的问题。供给问题

一但绕道,军队在他国的土地上,供给就成了大问题,即使军队绕道成功,敌国百姓肯定不会给军队提供粮草,而后方送粮草也得绕道而行,这成本就多出好几倍了。一方面时间拖久了;再则送粮草的人自己也得吃粮,最后还得防备敌人偷袭。如同邓艾偷袭阴平,粮草补给不可能走那一条路。

所以古代争战一般不绕道而行,到了现代战争就是不同了,由飞机、汽车等战争工具的出现,绕与不绕已经不太重要了。现代战争

现代战争就不一样了,由于交通工具进化,先进武器,固定的防线或关口起到的战略意义就没有那么大了。

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防德军入侵而在其东北边境地区构筑的筑垒配系。马奇诺防线从1928年起开始建造,1940年才基本建成,造价50亿法郎,其名称来自当时法国的陆军部长马奇诺的姓氏 。防线主体有数百公里,主要部分在法国东部的蒂永维尔。

由于法比边界的阿登高地地形崎岖,不易运动作战,且比利时反对在法比边界修建防线,所以法军没有多加防备,但万万没有想到德军会由此突破。1940年5月德军诱使英法联军支援荷兰,再偷袭阿登高地,联合荷兰德军将联军围困在敦克尔克。而马奇诺防线也因为德军袭击其背部而失去作用。

特别是空降部队、巨型运输机的的出现,战争的形式已经发生了改变。

自古兵无常式,不能一概而论,能绕、无风险、成本低的话,一定会绕。无论是过去,还是现代还是将来,都需要根据战场的势态做出正确的选择。

相关热词搜索:而不 城池 攻打 打仗 打怪

上一篇:翁方纲 隶书朱子治家格言 四屏立轴
下一篇:5亿造世界最大弥勒佛,太虚法师留舍利子,张学良亲植楠木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