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在三国中,魏蜀两国是打仗打得最多的,但有一个人大家可能都把他忽略了,就是孙权了,孙权继承父兄的基业的时候,才十几岁,而反观魏蜀呢?曹操和刘备都已经到了中年了,这就好比一个初生牛犊的人夹在两个老谋深算的人中间。 “生儿当如孙仲谋”,能得曹操如此评价,说明孙权也是个睿智的人物。 按理说他应该是守不住的,因为在当时的三国中,吴国是最弱的,三分谁都想统一全国,都想吞掉对方,如果孙权想发展自己的势力,那毫无疑问会得罪曹魏和蜀国,但它是沒有方法的事儿,得罪也只有得罪了,但孙权又怕魏蜀两国之间协同起來打他,那孙权采用的方法是什么呢? 翦伯赞老先生曾有一句非常有趣的一个点评,他说什么呢,他说曹操是一个把皇袍当衬衣穿的人,他的权利已经和皇上没区别了,但就是不把皇袍穿在外边,偏偏要穿一件丞相的衣服。刘备是把衬衣当皇袍穿的人,他原本沒有皇袍,他只有一件衬衣,他看到曹丕把外边的袍子一脱,把皇袍露出来啦,随后她说你看看这是我的皇袍,立即就即位了。 孙权 那孙权呢?孙权是把衬衣当皇袍穿的人,他都没有皇袍,他也只能一件衬衣,可是他一样把这一衬衣制成了皇袍。 因此陈寿说他有勾践之奇,就是说这一人很像勾践,这一都是对的。孙权像勾践,我觉得能够小结处事不惊,大多数的时机孙权是不主动打仗的,而且也很少有败仗。 最典型的一个实例,就是赤壁大战,赤壁大战的关键点是孙刘同盟,假如孙刘不同盟,赤壁就是说另一个結果,孙刘同盟到底是谁促使的呢?一般的读《三国演义》的人说成诸葛亮促使的,一般读《三国志》的人要说的鲁肃促使的,实际上真正做决定的还是孙权。 孙权 大家来想一想,刘备兵败当阳,逃往夏口,早已没有多少兵马了,只能选择和孙权同盟,不然只有灭亡一条路了,但是联盟是成功了,但是统筹权利可不是刘备。 得有孙权来定,其实赤壁之战之前,孙权早已想好要怎么做了,大家来看看,周瑜夜里去见孙权,孙权是怎么讲的?孙权摸着周瑜的背说,公瑾啊,这一事儿人们这里早已探讨过许多回了,子布(就是说张昭),子布她们的这些建议要我很心寒,只能公瑾和子敬(也就是说鲁肃)。 你们的建议和孤想的一模一样,公瑾要五万精兵强将,一时半会儿没法做到,但是孤早已让你做好准备三万精兵强将,并且战船、武器装备、军用口粮所有都做好准备了。 早已做好准备,他早已想打这一仗了。 正由于处事不惊,因此曹丕称帝,孙权以上称臣,刘备即位,孙权无动于衷,由于孙权是知道的,以那时候孙氏集团的整体实力和他本人的能力,还做不来皇上,他必须审时度势,发展整体实力,等候机会,但那时候魏蜀吴三足鼎立,曹魏对江东是志在必得,蜀国对江东都是也是心怀不轨。 因为孙权处事不惊、能屈能伸、总算在公年229年,孙权在武昌即位,武昌就是目前湖北的鄂州市,改元黄龙。 三国孙权 怎么这会孙权敢做皇上了呢?非常简单,这一那时候曹丕早已去世了,是曹叡了,孙权是并不大瞧得起曹叡的,孙权有一个点评,就是说曹操是没人比得过的,曹丕是比不上曹操的,曹叡又比不上曹丕,所以就不用害怕他了。 而蜀国现在当权的是诸葛亮了,诸葛亮是自始至终认为吴蜀同盟的,十分靠谱,不容易和人们闹翻。并且呢,现在江东陆逊早已是全军统领,顾雍早已是当朝宰相,这时候就可以把皇袍穿上了,并且可以瓜分天下了。 当时孙权和诸葛亮是怎么商议的呢?说我们两家把曹魏的地区分了吧,豫州、青州、徐州市、幽州归人们吴国,兖州、冀州、并州、凉州归蜀国,这就是孙权的坐断西南的说法。 可是实际却没有实现,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孙权并没有跟上脚步,被张辽直接三千人打败了,还险些把自己搭进去。后面再诸葛亮鞠躬尽瘁死了后,孙权更是走下坡路了,加上孙权后期的性格大变,导致一切幻想都成泡沫。没想到孙权把曹操、曹叡、刘备、诸葛亮都熬死了,满以为会熬出头了,结果败在自己手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