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影响力的资讯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标题 作者
网站首页 > 文化 > 正文
浅析五代十国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现状,及海上贸易发展原因
2019-12-20 14:05:18   来源:东方头条   作者:   责任编辑:

五代十国算是我国几千年历史上政权更替比较频繁的一个时代,那么在大唐由盛转衰,各方战争分起的情况下海上贸易是否受到阻隔了呢?下面我们就以五代十国时期南方近海处实力过强的独立诸国为历史背景,去探寻此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及其丝绸之路改变与发展的个中原因。

海上丝绸之路

通过海上航行,把中国的瓷器、丝绸出口到国外,最远到达今天的欧洲,并购入相关的香料和奢侈品的海上运输线路也就是现在我们最熟悉的海上丝绸之路的真正含义。而这项由船舶的航行带来经济效益的贸易,它的存在不但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改善,而且为当时海内外各国文化、宗教、科技的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的影响力不可忽视,那么在五代十国朝代更替时期南方诸国的海上贸易经受了哪方面的改革呢?又是否沿袭了盛唐遗留下的壮观之势呢?五代是指在中原一带相继建立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十国是指在南方建立的吴国、南唐、吴越、闽、南汉、前蜀、后蜀、楚、南平、北汉十个政权。

临海自制政权治国理念的改变

我国自秦朝伊始,基本都推崇一个政策,即“重农抑商”,而其存在确实有一定合理性,因为我国一直都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封建王权社会,如果百姓通过商业赚取财富,那极易架空以天子为首的封建制度,导致通过为官晋升阶级地位的通道衰落,也就缺乏为君王马首是瞻的免费办事者。

而且商业在君王看来有一定不稳定性,如果太平盛世则可快速脱离苦海,一夜爆发,但偶遇天灾人祸很难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如果国库空虚更不易稳定民心,容易引发反叛,且长久下去无法为战争提供供给。所以古时的治国理念基本要以农业为重,而且农业已经基本满足当时政权需求,且发展农业不易带来新经济起点,而商业和此却大相径庭,所以很容易被得到压制,更不要提以海洋为资源的贸易兴起,如果不过多控制,在政权狭小的地界极易造成经济重心不稳,百姓居无定所,人口无法控制。

但这种自古观念在五代十国时期的临海自立政权中得到了改革,他们开始大肆发扬海洋商业,并鼓励海商流通与交流,具体都有哪些呢?在南汉政权建立后,他们的统治者大力鼓励海洋商业,并邀请外来商人购买自家珠玉,甚至在进行大型祭祀活动时还会邀请四海商人去参加宴会,而且和周边政权关系稳定,会通婚或互送礼物。

钱俨《吴越备史》谓:“天祐以后,中原多事,西川王氏称蜀,邗沟杨氏称吴,南海彭城刘氏称汉,长汉王氏称闽,皆窃大号,或通姻戚,或达聘好。”

《旧五代史》“广聚南海珠玑,西通黔、蜀,得其珍玩,穷奢极娱,僭一方,与岭北诸藩岁时交聘。”

据史料记载,在南汉后主迎奉文偃真身入王宫供奉之时,“许群僚士庶,四海蕃商,俱入内廷,各得观瞻”。

而且可以从现有记载的两艘沉船去入手了解当时的航海文化,而我们要说的就是现阶段已发现的沉没于雅加达以北印坦油田海域的“印坦号”和沉没于爪哇北岸井里汶海域的“井里汶号”。

沉船遗迹

这两艘十世纪的船只满载着各种瓷器,多达几千件,而且“井里汶号”更以瓷器和丝绸为主(在打捞时由于年代久远,丝绸的存在量已趋于消失),而瓷器产地以当时越窑为主,并且在船舱中发现的一个瓷碗上印有“戊辰徐记烧”,而戊辰年为968年,此时距离南汉灭亡还有几年时间,所以瓷碗的出现印证了此船曾经过越窑产地,又经广州到达此沉海地点,这也为五代十国的海洋文化添上了证据。越窑是中国古代南方著名的青瓷窑,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之一。窑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虞、余姚、慈溪、宁波等地。生产年代自东汉至宋,唐朝是越窑工艺最精湛时期,居全国之冠。

而且在“印坦号”上出现的南汉桂阳监制的银锭、各种稀有物品如珍珠,象牙、以及爪哇器件和其它东南亚佛像物品等更好的验证了当时海上贸易已经与东南亚等国密切联系,而且也证明此时海洋文化的大肆发展,各种昂贵物品经丝路传向欧洲等地。

南汉银锭

虽然自秦汉以来海上贸易一直有陆续发展,但是直至唐宋时期才有大的进步并发展到鼎盛,而五代十国位于两者之间,它所做出的改革与发扬为后期宋朝崛起提供了基础。另外我们虽然不能从两艘船只出海的文物去寻找它的始发港和目的地,但它们的存在确实证明在五代十国时期即使中原纷争不断,临海自立国内的海洋文化却仍一直备受尊崇,并且珍惜品为多边贸易交流和发展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海上丝绸贸易为何能在朝代更替频繁时代不间断

虽然丝绸贸易一直连绵不断,但战争的出现对陆路贸易有一定影响,特别是中原小农经济为主陆续崛起的被视为正统的五国,他们强大的实力与根基让临海自制小政权开始转变发展方向,此时的海上贸易因为他们的继承和改革没有受到朝代更替的影响而被终止。闵政权始祖王审知德政碑总结云:“尽去繁苛,纵其交易,开讥廛市.....闽越之境,江海通津,帆樯荡漾以随波....佛齐之国,绥之以德.....关讥不税,水陆无滞,遐迩怀来,商旅相继.....保千万艘”。

越窑青瓷

这些临海的港口如广州、明州、福州、泉州、杭州等皆为靠海而立的吴越、南唐、南汉等政权提供了海上贸易基础,因为先天的地理条件,让更多航海贸易得到发展,并为北宋时期丝绸之路的发扬与改革提供了先天的铺垫。

而且临海国家为了保证自己实力和正规性,不被中原王朝侵占,他们会进行定期的朝贡,进而维护自己的地位。如闽国、吴越等都曾向中原王朝进贡大量的珍稀品,如象牙、犀角、名香、玳瑁等,而这些高端奢侈品大多都是出口丝绸、瓷器时返航购置的。天祐元年,刘隐遣使者入朝贿赂梁王朱全忠,朱全忠称帝时,刘隐又“遣使进奇宝名药”,又在冬十月“奏进助军钱二十万,及龙脑、腰带、珍珠枕、玳瑁、香药诸物”。十一月又“进龙形通犀腰带、金托里含稜、玳瑁器百余副,及香药、珍巧”。

结语

从秦汉伊始,海上丝绸之路一直得到延续,直至唐宋有了新的高度,而我们从历史上沉睡的两艘船舶和历史的记载去寻找位于五代十国时期的海洋文化,了解当时边界自立政权的统治者对于海商及海上贸易文化的态度转变,也从历史文物中看到南汉、闵、吴越等割据政权对海上贸易的肯定。

而且当时横跨欧亚大陆的各地商人为贸易全球化发展做出了前期的探寻,并为欧亚航海线路的沟通提供了实质借鉴。从历史记载我们也可以看到此时的海洋商业文化已经得到统治者重视,无论是定期的朝贡或者自身经济的发展都和海上丝绸之路有了更深层次的联系,所以五代十国时期虽战火纷飞,但对海洋的经济方向转变可以说是此时一大特点。

参考文献:

《旧五代史》

《吴越备史》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沿海五城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耿元骊等

相关热词搜索:海上 丝绸之路 浅析 发展现状 时期

上一篇:钱楷:颜真卿楷书意象解
下一篇:展出李铁夫真品50幅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