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是指魏、赵、韩三家瓜分晋国事件。“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战国的分水岭,司马光将其列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 经过春秋数百年战乱纷争,曾经称霸一方的晋国衰落了,国家大权落在六卿手中,国君形同虚设。六家各有各的人马,互相打来打去,打散了两家,最后只剩下智、韩、赵、魏三家。 
在剩下的四家公卿中,智家的实力最强大。当家的智伯瑶是个很有才能的人,就是为人处世特别霸道。他对三家公卿说:以前的晋国那么强大,现在却被吴、越抢走了老大的位子。咱们作为臣子,应该为国效力。我主张每家归还一百里土地和一万户人口给国家,我先给了,你们随意。 三家大夫都不愿意给,但迫于智伯瑶的实力,韩康子、魏桓子咬咬牙都献出了土地和人口。赵襄子却不干了,凭实力抢回来的东西,为什么要还回去? 
智伯瑶大怒,带着智、韩、魏三家军队直奔赵家。赵襄子自知不敌,退守晋阳,三家军队围住晋阳城团团攻打。赵襄子在晋阳实施仁政,军民一心,三家联军攻打了两年也没打下来。 智伯瑶看到城外的晋水,灵机一动下令挖渠,水灌晋阳。晋阳城平地水淹三尺,灶台里都有了蛤蟆,但是老百姓恨透了智伯瑶,宁死也不投降。智伯瑶见状大笑,对两人说:你们看,水能拦住敌人,也能灭掉一个国家呢。 韩康子、魏桓子听得一激灵:魏家的封邑安邑、韩家的封邑平阳外都有一条河,今天能水淹赵家,将来也能水淹安邑和平阳。 
此时,晋阳城也撑不下去了。赵襄子派说客找到韩康子、魏桓子,陈说利害,劝他们反过来打智家。两人也正在犹豫,就顺水推舟答应了。当晚,韩、赵、魏三家联军反攻智家大营,智伯瑶在睡梦中丢了脑袋,被赵襄子砍下了做了酒杯。 
三家斩草除根,杀掉智家上下两百余口,瓜分了智家的土地,天下震惊。五十年后,他们的孙子魏斯、赵籍、韩虔被封为诸侯,“三家分晋”局面正式形成。 三家分晋后,各自的实力不但没有削弱,反而有所增强。魏国、赵国先后推行变法,国力大增,成为秦统一六国的最大抗手。 
六百年后,天下大乱,诸侯互相兼并后分裂为魏、蜀、吴三家。巧合的是,司马氏篡位建国,国号为晋。经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三代人的努力,晋国终于灭掉了吴蜀两国,天下重归一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