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只要提到中唐诗人,脑海里总免不了闪过“郊寒岛瘦”这个词。这个词来自于苏轼《祭柳子玉文》: “元轻白俗,郊寒岛瘦。” 元稹、白居易、孟郊、贾岛都是那个时代诗坛上的佼佼者施蛰存先生解释这八个字说:元、白诗秾艳、流利、通俗;郊、岛诗清淡、寒涩、怪僻。 孟郊还有一个流传甚广的绰号“诗囚”,估计一半的读者对这个称号很熟悉但不知道出处。这里卖个小关子,先了解一下孟郊的生平。 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751年-815年)字东野,是湖州人。他的父亲孟庭玢是一名小吏,在孟郊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孟郊和两个弟弟在寡母的养育下长大,隐居在嵩山寒窗苦读。 后来孟郊与韩愈一见如故,成为忘年之交。韩愈虽然名声比孟郊要大得多,但是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比孟郊小了17岁。后来并称为郊寒岛瘦的贾岛(779~843年)足足比孟郊笑了28岁。 孟郊因韩愈的推荐而诗名远扬,先后与张籍、卢仝等诗人成为好友。可惜的是孟郊也不善于考试,和他同姓的大诗人孟浩然一样屡战屡败。 这期间孟郊写过不少诗表达自己失落地心情。孟郊《落第》诗写到:“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刃伤。”《再下第》曰:“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下第东南行》诗曰:“江蓠伴我泣,海月投入惊。” 等到孟郊进士及第的时候,真应了那句话: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新唐书》卷一百七十六记载孟郊“年五十,得进士第,调溧阳尉”。根据韩愈介绍,当年孟郊考进士,还是因为听从母亲之命,否则是不是一生要做个隐士呢? “始以尊夫人之命,来集京师,从进士试,既得,即去”。《贞曜先生墓志铭》 及第的孟郊又写过一首广为流传的《登科后》,似乎有点得意忘形了: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孟郊进士及第后并没有做官,回家侍奉母亲了。四年以后,根据母亲的要求,又回到京城,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小官。 县尉这个职务,似乎是最不受诗人待见的工作了,高适作封丘县尉的时候曾经痛苦地写到: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诗圣杜甫也不喜欢这个职位,他在《官定后戏赠》中自嘲: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杜甫干脆就没有接受这个工作,宁肯换了一个仓库保管员的职务(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孟郊接受了这个工作,还把自己的母亲接到了溧阳县,他的那首最著名的《游子吟》就写于此时: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不过,孟郊也不太喜欢这个职务,总是放下公务不作,跑到水边徘徊赋诗。县令也挺有意思,自己找了一个人替孟郊干活,分了他的一半工资。 三、一生的好友韩愈 溧阳尉这个工作不久就丢掉了,失业的孟郊因韩愈的推荐,得以在郑馀庆手下作了水陆转运判官。为了推荐孟郊,韩愈专门写了一首长达400字的五言古诗作举荐信,其中夸耀孟郊道: 有穷者孟郊,受材实雄骜。冥观洞古今,象外逐幽好。 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敷柔肆纡馀,奋猛卷海潦。 这首诗写在孟郊失业不久,两年后才起到作用。得官不久的孟郊因母亲去世,又丁忧居丧了。五年以后,郑馀庆被任命兴元军节度使,又奏请孟郊为参谋。在赴任的路上,孟郊因急病去世了,享年六十四岁。 孟郊去世后,他一生的贵人韩愈还为他写了祭文:《贞曜先生墓志》。在这篇墓志铭中,韩愈说孟郊没有儿子(三个儿子都不幸早夭),所有的丧事都是韩愈和张籍给张罗的。 韩愈为孟郊打call,为孟郊找工作,连孟郊去世以后的丧事都是韩愈给操办。有韩愈这样的朋友,孟郊何其有幸。 四、孟郊的律诗极少 孟郊传下来的五百多首诗中,很难找到几首标准的律诗,可以看出他和李贺、李白一样,更喜欢古风。孟郊有不少五言八句的古体诗,他的律诗也常见拗句和出律的现象。 这里录入他的一首拗体五言律诗《喜与长文上人宿李秀才小山池亭》: 灯尽语不尽,主人庭砌幽。柳枝星影曙,兰叶露华浮。 块岭笑群岫,片池轻众流。更闻清净子,逸唱颇难俦。 灯尽语不尽,中仄仄仄仄,是必须救拗的拗句,对句用“中平平仄平”救拗:主人庭砌幽。 块岭笑群岫,中仄仄平仄,是可救可不救的拗句,对句也用“中平平仄平”救拗:片池轻众流。 可以看出来,这两首拗句的救拗句式是一种,中平平仄平,注意第三字必须平声:庭、轻。 结束语 前面里卖的小关子,其实好多人知道答案,诗囚的称呼来自金朝的大诗人元好问,其《论诗三十首》提到孟郊时写到: 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楼。 孟郊一生穷苦,三个儿子都夭折了,以至于丧事还要好友来操办。做过几年芝麻官,收入菲薄,搬家时甚至写过:“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孟郊生前沉落下僚,贫寒凄苦,难怪元好问说他“穷愁死不休”。 元好问这首诗前两句说孟郊,后两句夸韩愈,一贬一褒。 结束时,次韵作五律一首《游古寺》: 松门石径转,竹掩古亭幽,燕影堂前过,钟声天外浮。 翻经与僧话,濯足对溪流。一日山中客,心同云水俦。 @老街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