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个新王朝的建立,单只有一位英明神武的君主还不行,一个好汉三个帮,麾下还需要有文臣来帮他出谋划策,管理政务,保障后勤;有武将来为他统兵打仗,开疆拓土,守卫地方。 所以,王朝一旦建立后,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排排坐,吃果果……不对,是论功行赏,酬谢群臣。论功行赏,自然要排排座次,看看谁的功劳大,谁的贡献小。功劳大的自然会加封高官显爵,赏赐财货无数,贡献小的,爵位可能都捞不着,只能捞个小官坐坐,得些小财乐乐。文臣第一 翻遍各朝开国功臣名录,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历朝历代开国功臣中,排第一的永远都是文臣,而不是武将。 如秦朝之李斯,汉朝之萧何,曹魏之荀彧,隋朝之高颎(jiong),唐朝之长孙无忌,宋朝之赵普,元朝之耶律楚材,明朝之李,清朝……呃,清朝初期太乱,分不清谁是开国第一功臣,甚至有人说是吴三桂的。 这些朝代,开国之时不是没有耀眼的武将,如秦朝之王翦,汉朝之韩信,明朝之徐达等,几乎都是以一己之力,为君主打下了大半个天下,但论功绩,他们依然被君主排在了文臣之后。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问题最初汉朝众臣也很不能理解,他们质问刘邦为何要将萧何列为开国第一功臣。刘邦打了一个很不客气的比方,这样回答道:“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 ,发踪指示,功人也。”(《史记.萧相国世家》) 意思是,就像在狩猎,你们这些武将都是追杀野兽的猎狗,今天你们抓到野兽了,也只是有功劳的猎狗罢了。而萧何,他是能发现野兽踪迹,并命令猎狗出击的猎人。 言下之意就是,猎狗再勇猛,但又怎么能比得上猎人呢?你说刘邦的话气不气人。 同样是说功臣,朱元璋的话就比刘邦礼貌多了,他详细地评价李道:“朕起自草莽间,提三尺剑,率众数千,此时李来谒军门,倾心协谋,一齐渡过大江,定居南京。一二年间,练兵数十万,东征西伐,留守国中,转运粮储,供给器械,从未缺乏。又治理后方,和睦军民,使上下相安。这是上天将此人授朕。他的功劳,朕独知之, 其他人未必尽知。当年萧何有馈晌之功,千载之下,人人传颂,与相比,萧何未必过也。 ” 总结起来就是两点,“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给军食,功甚大。”(《明史·李传》) 也就是说,在皇帝的眼里,能为他稳定后方,源源不断输出支援,就是最大的功劳了。 不过应该还有一点原因,那就是新王朝建立后,不再打仗了,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自然也不会再用到武将们领兵打仗了,同样用不到谋士出谋划策了。但是像萧何、李这样的文臣,却还是需要他们来帮着皇帝治理国家的。 公元前202年,刘邦登基为帝后,萧何又当了九年丞相,直到病死,顺便还帮着除掉了韩信。李也差不多,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李居百官之首,为左相国,协助朱元璋治理了三年天下后,才因病辞官归家。他们的结局 不过即便功高第一,这些文臣们的结局,大都也不太好。秦朝李斯被二世胡亥诛了三族,荀彧被曹操猜忌后服毒自尽(也有说是忧郁成病而亡),高颎被隋炀帝杨广杀死,长孙无忌被诬自尽,耶律楚材遭受排挤后悲愤而死,李善长因胡惟庸案牵连,被朱元璋“并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诛之”。 只有萧何和赵普是善终的,不过萧何也是受尽刘邦的猜疑,靠着自污才保全自己。赵普那是因为宋太祖赵匡胤善待功臣,开国功臣他一个都没有为难过,更别说杀死他们了。 正所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第一功臣,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参考文献:《史记》、《新唐书》、《宋史》、《明史》等
|